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臆的意思、抗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臆的解釋

挺胸。自得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盜驪折足兮,罷駑抗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抗臆”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及文獻用例角度分析。“抗”本義為抵禦、匹敵,《說文解字》釋作“扞也”,後引申出高舉、對抗等意;“臆”指胸骨,又通“意”表主觀思想,如陸機《文賦》“思按之而逾深”中即用此義。二字合用時,該詞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有兩解:一為挺胸昂首的體态,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抗臆以怒目”,形容武士英姿;二指情緒激蕩而難以抑制的心理狀态,王褒《洞箫賦》“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抗臆以競通”即表氣息奔湧之狀。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在研究古籍時仍需注意其特殊語境下的雙重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抗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àng yì,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 挺胸:指挺起胸膛的動作,常見于形容儀态或情緒表達。
    • 自得貌:即自得的樣子,帶有從容或得意的神态。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偶有出現,例如唐代柳宗元《吊苌弘文》中的“盜骊折足兮,罷驽抗臆”,此處“抗臆”既描繪了挺胸的形态,也暗含了情感色彩。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抗臆”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籍或詩詞解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跷足抗首”“鳳臆龍鬐”)或詞語結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弱無斷拔都悲恫禀賜钗頭懲沮儲副大棺當運誕靈滴滴搭搭洞燭頓學累功革制品骨咄祿滾壩好行小惠葭琯講呈説告蔣經國簡忽奸笑腳趾桀逆籍牌九方臯即政急轉彎圈豬矩步姱大魁伉菱角巾鄰接六容買庸曼衍魚龍明辯目連戲慕企砰朗噴灌起落秦灰觑定鵲術曲突徙薪人間天上日阕燒鴨聲淚書帕死契隨照素賤讬物陳喻卧隱下腳料象角香油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