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略的意思、道略的詳細解釋
道略的解釋
謀略。《宋書·臧質傳》:“驃騎 竟陵王 懿親令譽,問望攸歸,大司馬 江夏王 道略明遠,徽猷茂世,并旄鉞臨塗,雲驅齊引。”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略的解釋 略 大緻,簡單,不詳細:大略。簡略。粗略。略微。略有所聞。略知一二。 省去,簡化:省略。忽略。其餘從略。 簡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計謀:方略。策略。戰略。 搶,掠奪:侵略。攻城略地。 詳 筆
專業解析
"道略"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 "道"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所行道也",本義指道路,引申為方法、規律、學說等抽象概念,如《周易·系辭》載"形而上者謂之道"(參考《漢語大詞典》)。
- "略"在《玉篇》中解釋為"謀略,智也",原指疆界,後演變為策略、概要之意,如《左傳·定公四年》"吾子欲複文武之略"(參考《辭源》第三版)。
二、複合詞釋義
組合後"道略"具有雙重内涵:
- 方法論層面:指根本性的策略或總體性規劃,如明代《經世挈要》所述"治國當明道略",強調治理方略的系統性(參考《中國哲學大辭典》)。
- 哲學層面:含攝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如清代考據學家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論及"道略者,天地運行之樞要也"(參考《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
三、語用特征
該詞多見于典籍文獻,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典型用例可見于《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四"參道略以濟時,酌玄言而翊聖",此處特指治世的核心方略(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四庫全書》等權威辭書及古籍文獻,具體引文可查閱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道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謀略或策略,強調對事物的規劃與智慧應對。
- 詞義結構:“道”在此指方法、原則,“略”指策略,組合後側重宏觀的智慧謀劃。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書·臧質傳》,原文提到:“大司馬江夏王道略明遠,徽猷茂世”,用于形容江夏王(劉義恭)的深遠謀略和卓越才能。此處通過“道略”與“徽猷”(美德)并列,體現其戰略智慧與德行兼備的形象。
3.現代應用
- 文學與語言: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道略”,但在古文研究或仿古語境中可見。例如:“虛空中傳來一道略顯稚嫩的聲音”中的“略”是副詞,與“道略”無關,需注意區分。
- 引申理解:可結合“道”的其他含義(如道理、途徑)擴展理解為“基于原則的策略”或“系統性規劃”。
4.相關參考
- 近義詞:謀略、方略、權謀。
- 反義詞:無謀、莽撞(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宋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廒商巴士卞射偪剝比肩疊踵冰霾踣地呼天缽授昌洋承局乘日崇險怆心吹梅澹濧倒垂稻粟的這地雷陣頂風冒雪訂契發令忿郁高狩隔越肱被搆毀河東三箧合谷踝子骨胡簏金蘇僦渡極言擂鼓篩鑼亮私裂璺旅幕慢工出巧匠門闩民殷財阜璞玉渾金侵恣染采灑濯山鑄水田衣熟腳說作殊相數珠四臨松手啼糚銅鴨五言長律香附子笑渦邪財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