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侵攘的意思、侵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侵攘的解釋

侵擾。 唐 元稹 《崔方實試太子詹事》:“蠻蜑之間,有黃賊者,跧竄窟穴,代為侵攘。南人患之,為日固久。” 宋 蘇洵 《幾策·審勢》:“然方其 成 康 在上,諸侯無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勢未見於外。及其後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以相侵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侵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 rǎng,其核心含義指侵犯、侵擾或掠奪,常用于描述帶有侵略性質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詞性:形容詞或動詞。
  2. 核心含義:指通過武力或非正當手段侵犯他人權益、領土或財産,帶有負面色彩。例如:“侵攘鄰國”“侵攘他人財物”。

語境與用法

  1.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唐代元稹在《崔方實試太子詹事》中描述:“蠻蜑之間,有黃賊者,跧竄窟穴,代為侵攘”,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長期遭受侵擾。
    • 宋代蘇洵《幾策·審勢》提到諸侯“各固其國以相侵攘”,反映諸侯割據時期的相互侵犯行為。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描述,強調對主權、利益的非法侵占,如“侵攘領土”“侵攘資源”。


近義詞與關聯詞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學或學術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侵攘

侵攘(qīn r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人和攵,共有11畫。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

侵(qīn)的意思是入侵、侵犯、侵占等,本義是指人進入别人的勢力範圍内。攘(rǎng)的意思是排斥、拒絕、擺脫等,本義是指人擺脫束縛、解放出來。

《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的一部字書,由許慎編纂。該書對漢字的形狀、讀音、義項等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在繁體字中,“侵”和“攘”分别寫作「侵」和「攘」。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現代漢字的筆畫順序和形狀有一定的規範,而古代的寫法則較為靈活。所以,古時候的「侵攘」在筆畫上可能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侵攘」的例句:

  1. 在戰争中,國家之間常常會發生侵攘的事件。
  2. 為了擺脫現狀,他決定用自己的努力侵攘出一番新天地。

一些與「侵攘」相關的組詞包括:侵略、攻打、入侵、抵抗等。

近義詞可以有:侵犯、侵入、侵占、侵害。

而反義詞可以是:敬畏、和諧、友好、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