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制的兵器架。《金史·禮志三》:“神門列戟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
"木锜"一詞在現代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無法直接考證。根據漢語構詞法及相近詞彙推測,它可能指某種與木制支架或工具相關的器物,但此解釋僅為推測,缺乏文獻依據。
若您查詢的是古代或特定領域的術語,建議參考以下權威辭書進一步查證: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古今漢語詞彙最全的大型工具書,可通過ISBN 978-7-5326-0378-0(普及本)在圖書館查閱或通過專業數據庫檢索。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側重收錄古代文獻中的字詞釋義,ISBN 978-7-100-01595-4。
(來源:商務印書館)
《辭源》(第三版)
專攻古漢語詞彙溯源及古代典章制度、文物器具名稱,ISBN 978-7-100-11424-1。
(來源:商務印書館)
建議:
由于"木锜"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其确切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或方言使用場景判斷。若源于特定古籍或技術文獻,請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精準考證。
“木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指木制的兵器架,主要用于陳列或懸挂武器(如戟、弩等)。該詞屬于古代禮制或軍事場景中的器物名稱。
讀音與字形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金史·禮志三》:“神門列戟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描述古代祭祀場所中戟的陳列方式,印證其作為禮器支架的功能。
相關擴展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解讀、古代禮制研究或文物考據中,現代漢語已罕用。
“木锜”是古代木制兵器架的專稱,讀音為mù yǐ,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及文獻記載,避免與“锜”的其他含義混淆。
哀結拔禾百下百全北固樓北海鬓發碧月搏攫步打球踸踔儲位初獻躭迷頂翎都昙鼓頓厄督攝飛眼分雪覆被扶服搞糟畫計劃價黃麻恍如隔世監工加膳節鄂精列金枷玉鎖謹養軍國刊刻媿赧困知勉行浪蕩列兵門面鋪席人面是心非黏塗鋪觀桑皮紙沙貛沙漏商法畬田屍布市沽時裝手冊騰輝體實同交突顯偉而違舊問好陷刻邪魔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