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奇”。探求怪異。 清 戴名世 《<慶曆文讀本>序》:“而好高者又鈎奇索隱,失之於怪迂險賊而不可以訓。”
“鈎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探求怪異的事物或現象,常用于形容刻意追求新奇、冷僻的内容。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已出現,如戴名世《<慶曆文讀本>序》中提到“鈎奇索隱”,批評過度追求奇詭而偏離常理的文風。
字形與異體
可寫作“鉤奇”(“鉤”為“鈎”的異體字),兩種寫法含義相同,均以“鈎”的“探取”意象引申出“探索”之義。
語境與批評傾向
該詞常含貶義,暗指為标新立異而刻意獵奇的行為。例如戴名世批評文人“失之于怪迂險賊”,即通過“鈎奇”導緻内容晦澀難懂。
相關成語
常與“索隱”連用為“鈎奇索隱”,強調對隱晦、奇異事物的過度探究,類似“鈎深索隱”(探求深奧之理)的變體。
“鈎奇”體現了對非常規事物的探索,但多用于批判性語境,提醒適度追求創新,避免陷入怪誕。若需進一步了解清代文學批評背景,可參考、4的文獻來源。
《鈎奇》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形容或指代某件事物或人特别有趣、奇特、獨特。
《鈎奇》由部首钅組成,部首钅表示金屬器具,有關于錢币、資源的意義。它的筆畫數為13畫。
《鈎奇》來源于漢字,是一種漢字組合的産物。它的繁體字為「鈎奇」。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發生了很多變化。對于《鈎奇》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意思和用法應當保持一緻。
1. 他的發型看起來真是太鈎奇了,每個人都記住了他。
2. 這幅畫的色彩和構圖真是鈎奇,讓人看了忍不住想一直欣賞。
結識、奇思、直令人欽佩
奇特、異樣、稀奇、新穎
正常、平凡、尋常、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