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阱。比喻苦難的深淵。 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類造上帝告宗祊,往救赤子離阱阬。”
“阱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jǐng kēng,均為左右結構。其中:
本義與比喻義
例句與出處
清代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中有:“類造上帝告宗祊,往救赤子離阱阬。” 此處“阱阬”比喻戰亂中的苦難()。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現代口語極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強調其比喻義。
如需更全面的來源信息,可參考高權威性詞典或古籍注解(如)。
阱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陷阱或者困境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和艮,總共有11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思是指山坡上的隱秘陷阱。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阱阬的古字形是「阱陉」。
阱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依然是「阱阬」。
以下是一些使用阱阬的例句:
1. 他不小心落入了對方設下的阱阬。
2. 這個計劃有很多阱阬需要小心考慮。
一些由「阱阬」組成的詞語有:
1. 阱阬陷阱
2. 阱阬重重
3. 困于阱阬
4. 阱阬艱難
與阱阬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陷坑
2. 困境
3. 圈套
4. 陷阱
與阱阬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逃脫
2. 安全
3. 順利
4. 自由
以上就是與「阱阬」相關的一些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