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糅的意思、混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糅的解釋

混雜,糅合。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後既混糅,恒親紛務,不展避人,題之紙墨,直止録條領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名醫别錄》:“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混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ùn róu,其核心含義指不同事物混雜、糅合在一起,常帶有無序或界限模糊的語境色彩。以下是綜合古籍引證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分解


三、古籍引證

  1.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後既混糅,恒親紛務,不展避人,題之紙墨,直止錄條領耳。”
    ——描述事務繁雜、混雜的狀态。
  2.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
    ——批評藥材分類混亂的現象。

四、現代用法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周氏冥通記》《本草綱目》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混糅

混糅(hùn rǒ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混”和“糅”兩個字組成。

混字有混雜、混合、混亂等含義,是由“水”和“軍”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1個筆畫。

糅字有糅合、交糅等含義,是由“米”和“肉”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6個筆畫。

混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物體或事物相互摻雜、交織在一起。它可以用來形容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物質、思想、風格等。

在繁體字中,“混糅”分别是“渾”和“揉”。

在古時候,混糅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混字的古代寫法為“混”字的上半部像“氵”,下半部寫成“昆”;糅字的古代寫法為“米”字的上面加上“肉”字。

例如:“他的觀點混糅了各種不同的理念。”

混糅的組詞:混糅在一起、混糅不清、混糅成一體等。

混糅的近義詞:混合、融合、交融。

混糅的反義詞:分離、割裂、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