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糅的意思、混糅的詳細解釋
混糅的解釋
混雜,糅合。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後既混糅,恒親紛務,不展避人,題之紙墨,直止録條領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名醫别錄》:“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
詞語分解
- 混的解釋 混 ù 攙雜在一起:混雜。混和。混同。混淆。混為一談。 亂,胡亂:混亂。混世魔王。 蒙,充:蒙混。混充。混進。魚目混珠。 苟且度過:胡混。混事。 混 ú 同“渾”①②。 筆畫數:; 部首:氵; 筆
- 糅的解釋 糅 ó 混雜:雜糅。糅和。糅莒(摻雜混合)。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混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ùn róu,其核心含義指不同事物混雜、糅合在一起,常帶有無序或界限模糊的語境色彩。以下是綜合古籍引證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定義:指不同性質或類别的事物混雜融合,形成難以清晰區分的狀态。
- 近義詞:混雜、糅合、雜糅、混合。
- 反義詞:純粹、分離、區分。
二、字義分解
- 混(hùn):本義為“摻雜”,引申為事物界限模糊、難以分辨的狀态。
- 糅(róu):原指“混雜”,強調不同元素的交織結合。
三、古籍引證
-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後既混糅,恒親紛務,不展避人,題之紙墨,直止錄條領耳。”
——描述事務繁雜、混雜的狀态。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
——批評藥材分類混亂的現象。
四、現代用法
- 文學描述: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感、文化、思想)的交融,例如:“傳統與現代元素混糅的藝術風格。”
- 語言規範:在病句分析中,“雜糅”更強調語句結構的錯誤混合(如“原因是……造成”),而“混糅”側重内容本身的交融。
五、注意事項
- 與“雜糅”區别:“雜糅”更強調不同事物的生硬混合,可能隱含負面評價;“混糅”則偏向中性,可指自然或人為的融合。
- 使用場景:學術、文學領域常見,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周氏冥通記》《本草綱目》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混糅
混糅(hùn rǒ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混”和“糅”兩個字組成。
混字有混雜、混合、混亂等含義,是由“水”和“軍”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1個筆畫。
糅字有糅合、交糅等含義,是由“米”和“肉”兩個部首組成的,共有16個筆畫。
混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物體或事物相互摻雜、交織在一起。它可以用來形容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物質、思想、風格等。
在繁體字中,“混糅”分别是“渾”和“揉”。
在古時候,混糅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混字的古代寫法為“混”字的上半部像“氵”,下半部寫成“昆”;糅字的古代寫法為“米”字的上面加上“肉”字。
例如:“他的觀點混糅了各種不同的理念。”
混糅的組詞:混糅在一起、混糅不清、混糅成一體等。
混糅的近義詞:混合、融合、交融。
混糅的反義詞:分離、割裂、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