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钩奇”。探求怪异。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而好高者又钩奇索隐,失之於怪迂险贼而不可以训。”
“钩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指探求怪异的事物或现象,常用于形容刻意追求新奇、冷僻的内容。该词在清代文献中已出现,如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中提到“钩奇索隐”,批评过度追求奇诡而偏离常理的文风。
字形与异体
可写作“鉤奇”(“鉤”为“钩”的异体字),两种写法含义相同,均以“钩”的“探取”意象引申出“探索”之义。
语境与批评倾向
该词常含贬义,暗指为标新立异而刻意猎奇的行为。例如戴名世批评文人“失之于怪迂险贼”,即通过“钩奇”导致内容晦涩难懂。
相关成语
常与“索隐”连用为“钩奇索隐”,强调对隐晦、奇异事物的过度探究,类似“钩深索隐”(探求深奥之理)的变体。
“钩奇”体现了对非常规事物的探索,但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提醒适度追求创新,避免陷入怪诞。若需进一步了解清代文学批评背景,可参考、4的文献来源。
《钩奇》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形容或指代某件事物或人特别有趣、奇特、独特。
《钩奇》由部首钅组成,部首钅表示金属器具,有关于钱币、资源的意义。它的笔画数为13画。
《钩奇》来源于汉字,是一种汉字组合的产物。它的繁体字为「鈎奇」。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钩奇》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的基本意思和用法应当保持一致。
1. 他的发型看起来真是太钩奇了,每个人都记住了他。
2. 这幅画的色彩和构图真是钩奇,让人看了忍不住想一直欣赏。
结识、奇思、直令人钦佩
奇特、异样、稀奇、新颖
正常、平凡、寻常、常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