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考官。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二折:“小生 崔通 ,攛過卷子,今場貢主呼喚,須索走一遭去。”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一折:“我與今場貢主説了,大大的與你個官做,小的每便寫個帖兒,寄與今場貢主去。”
“貢主”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主考官(主要見于元代文獻)
元·楊顯之《潇湘雨》:"今場貢主呼喚,須索走一遭去" 元·武漢臣《生金閣》:"我與今場貢主說了,大大的與你個官做"
進貢者與接受者(較少使用)
該詞屬于古代特定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研究元代科舉制度或古典戲曲時會涉及。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具體指向,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貢主是指向國家或者上級獻貢的人或單位。貢主可以是某個地區的首領、官員,也可以是某個團體、機構。
貢主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七個筆畫。其中,“貢”字的部首是貝字旁(貝),“主”字的部首是戈字旁(戈)。
貢主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在古代,地方上的首領或者官員需要向國家或上級獻貢,表達忠誠和臣服的意思,因此稱為貢主。
貢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貢主」。
在古代,貢主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貢的字形為「貢」,主的字形為「主」,與現代稍有差别。
1. 他是這個地區的貢主,每年都要向皇帝獻上各種珍寶。
2. 曆史上有很多貢主以忠誠和勇敢著稱。
- 貢品:指獻給國家或上級的物品。
- 貢獻:指為國家或團體做出的貢獻。
- 貢院:指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中的最高考試場所。
- 獻貢:指向國家或上級獻上貢品。
- 貢士:指受過考試選拔、經過封儒禮儀培訓而成為貢生的人。
- 反貢:指不向國家或上級獻貢,表示抵抗或抗争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