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灰身滅智的意思、灰身滅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灰身滅智的解釋

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隋 智顗 《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餘涅槃。”亦作“ 灰身泯智 ”。 明 智旭 《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餘涅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灰身滅智”是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斷除一切身心煩惱,達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阿羅漢果的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灰身”(焚燒肉身)和“滅智”(滅絕心智)兩部分組成,表示徹底脫離生死輪回,進入無餘涅槃的狀态。其核心是斷除所有煩惱與執著,使身心不再受業力束縛。

  2. 佛教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隋代高僧智顗的《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餘涅槃。”。明代智旭在《教觀綱宗》中亦沿用此說,并寫作“灰身泯智”,為同義詞。

  3. 小乘佛教的實踐意義
    在小乘教義中,修行者通過斷盡三界煩惱,結束“分段生死”(輪回中的生死),最終以焚燒肉身、滅除心智的方式證入無餘涅槃,徹底脫離因果循環。這與大乘佛教強調的“留惑潤生”(為度衆生不入涅槃)形成對比。

  4. 相關延伸解釋

    • 灰身:并非字面意義的焚燒,而是比喻舍棄色身執著。
    • 滅智:指消除分别心與煩惱心,并非否定智慧,而是超越世俗認知。
  5. 近義表達
    該詞亦作“灰身泯智”“焚身灰智”,多見于不同經論注疏中,如《肇論》《金剛仙論》等。

提示:若需了解大乘與小乘涅槃觀的差異,可進一步查閱相關佛教哲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灰身滅智》的意思

《灰身滅智》是一個成語,意指人的精神和智力都處于極度衰竭的狀态,無法再進行正常的思考和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灰身滅智》的兩個字分别是“灰”和“身滅智”,其中“灰”的部首是火,總筆畫數為6;“身滅智”的部首分别是身和心,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灰身滅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典故和傳說。據說古時候有一種神奇的藥,可以讓人的身體和智力都迅速衰竭,變得毫無生氣。這種藥物被稱為《灰身滅智藥》,後來成為了描述人精神和智力極度衰竭的成語。

繁體

《灰身滅智》的繁體字為《灰身滅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灰身滅智》這個成語在古代也有一種不同的寫法。古時候的寫法為「灰躬滅智」,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他在經曆了一連串打擊之後,心灰意冷,已經完全陷入了灰身滅智的狀态。

組詞

組詞有:心灰意冷、身心俱滅。

近義詞

近義詞有:精神渙散、思維遲鈍、智力衰退。

反義詞

反義詞有:精神振奮、才思敏捷、頭腦清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