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ric system] 國際統一的計量單位的簡稱。包括重量(質量)、長度、容積等一整套計量制
亦稱“ 米制 ”。舊名“米突制”。其主要優點是:單位的選取有可靠标準;各基本單位(長度、質量)間有密切聯繫;采取十進位制,使用方便。我國*********在1959年6月公布,确定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公制是 法國 在十八世紀末首創的。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國的代表在 巴黎 籤訂米突公約,并成立國際計量局,規定幾個主要計量單位是:(1)長度單位為米,代號m。(2)質量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3)容量單位為升,代號l。
“公制”全稱為“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是全球通用的标準化度量衡系統,主要用于科學、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量測量。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起源與發展
公制誕生于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旨在取代當時歐洲混亂的地方性度量單位。1875年《米制公約》的籤訂标志着其國際化進程,後逐步演變為現代國際單位制。
基本單位
公制以7個基本單位為核心:
十進制特性
公制采用十進制換算,通過前綴(如千“kilo-”、毫“milli-”)表示倍數或分數,例如:
全球應用
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除美國、利比裡亞等少數地區外)均将公制作為官方标準,尤其在科學研究和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例如,藥品劑量以毫克(mg)标注,飲料容量以升(L)計量。
與英制的區别
公制與英制的主要差異在于單位定義和進制。例如,1米約等于3.28英尺,1千克約等于2.2磅。公制的統一性減少了跨國交流中的誤解。
公制的普及推動了全球化進程,成為現代科學、工程和商業的共同語言。
公制是指以米、千克、秒為基本單位的計量制度。公制也稱為國際單位制,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采用的計量系統。
公制的拆分部首為“八”和“玉”,筆畫數為9畫。
“公制”一詞最早見于《晉書·官氏志》中,原意為公家所定之法度。後來,由于國際制衡法的發展,公制逐漸演變為以米、千克、秒為基本單位的計量制度。
公制的繁體字為「公製」。
在古代,漢字“公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康熙字典》中有記載的古字形為「公軹」。
1. 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長度單位通常是以公制為主。 2. 這個國家的貨币單位采用的是公制。
公制的相關組詞有:公斤、公尺、公裡、公用、公文等。
公制的近義詞有:國際單位制、米制。
公制的反義詞沒有特定的詞語對應,可以使用“非公制”來表示其他非使用米、千克、秒為基本單位的計量制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