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ric system] 國際統一的計量單位的簡稱。包括重量(質量)、長度、容積等一整套計量制
亦稱“ 米制 ”。舊名“米突制”。其主要優點是:單位的選取有可靠标準;各基本單位(長度、質量)間有密切聯繫;采取十進位制,使用方便。我國*********在1959年6月公布,确定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公制是 法國 在十八世紀末首創的。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國的代表在 巴黎 籤訂米突公約,并成立國際計量局,規定幾個主要計量單位是:(1)長度單位為米,代號m。(2)質量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3)容量單位為升,代號l。
公制,全稱為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是現代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系統。其核心特征是以十進制為基礎,通過标準化的基本單位及其導出單位統一全球的度量衡體系。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構成與應用:
公制以7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為核心,涵蓋長度、質量、時間等物理量。例如:
單位間通過10的幂次方轉換,如:
$$ text{目标單位} = text{原數值} times 10^n quad (n text{為進制指數})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公制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以米、千克、秒為基本單位。
基本量 | 基本單位 | 符號 | 導出單位示例 |
---|---|---|---|
長度 | 米 | m | 千米(km)、厘米(cm) |
質量 | 千克 | kg | 克(g)、噸(t) |
時間 | 秒 | s | 分(min)、小時(h) |
電流 | 安培 | A | 毫安(mA) |
熱力學溫度 | 開爾文 | K | 攝氏度(℃) |
物質的量 | 摩爾 | mol | — |
發光強度 | 坎德拉 | cd | — |
公制在中國逐步取代傳統市制單位(如斤、尺),關鍵區别在于:
權威來源參考:
“公制”全稱為“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是全球通用的标準化度量衡系統,主要用于科學、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量測量。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起源與發展
公制誕生于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旨在取代當時歐洲混亂的地方性度量單位。1875年《米制公約》的籤訂标志着其國際化進程,後逐步演變為現代國際單位制。
基本單位
公制以7個基本單位為核心:
十進制特性
公制采用十進制換算,通過前綴(如千“kilo-”、毫“milli-”)表示倍數或分數,例如:
全球應用
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除美國、利比裡亞等少數地區外)均将公制作為官方标準,尤其在科學研究和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例如,藥品劑量以毫克(mg)标注,飲料容量以升(L)計量。
與英制的區别
公制與英制的主要差異在于單位定義和進制。例如,1米約等于3.28英尺,1千克約等于2.2磅。公制的統一性減少了跨國交流中的誤解。
公制的普及推動了全球化進程,成為現代科學、工程和商業的共同語言。
白色花白招拒卞璞不渎憯憯程姬之疾錯見簦笠彫麗風門水口棼煙負屈銜冤高尚公服官物懷山撝讓谏路既龀截趾適屦驚悅進賢興功狷激礦層靈胥眉尖冥暗南北對話難耐餒斃檷木漰沛偏絃劈胸痞脹破釜七打八七精輕裝辱汙山陰奢侈品拾芥手影戲疏薄庶婦秫稭贖錢絲路厮迤厮逗綏集汰侈談吻天漏佻橫委維烏蓲邪吏析毫剖芒錫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