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件疏奏。 晉 王珉 《答徐邈書》:“中舍人典文疏,位如中書郎。”
(2).祝告上蒼之文。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四:“供僧讀文疏,空是鬼神祿。”《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内中有箇道士,叫做 黃妙修 ……是日正在觀中,與人家書寫文疏。”
“文疏”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文件疏奏
指古代官員呈遞的文書或奏章,屬于公文範疇。例如晉代王珉《答徐邈書》中提到“中舍人典文疏”,即指掌管文書職責的官職。
祝告上蒼之文
特指宗教儀式中用于溝通神明的書面禱文,常見于道教、佛教法會。如唐代寒山詩雲“供僧讀文疏”,《初刻拍案驚奇》亦描述道士為信徒撰寫祝告文疏的場景。
需注意“疏”單獨使用時含義不同,如“疏通”“分散”等(如、8),但此類解釋與“文疏”一詞無直接關聯。
建議:在文獻中遇到“文疏”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優先考慮“公文”或“祝文”兩類核心含義。
《文疏》(wén shū)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文”(wén),右邊的部首是“疏”(shū)。它的總筆畫數為14。
《文疏》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漢字。古時候的寫法略有區别,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會詳細展開。并且,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中一緻。
《文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語言或文字表達的清晰簡明。它常常用于描述文章、論述、表達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個例句: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文疏,讀起來讓人易于理解。
以下是一些與《文疏》相關的詞語:
組詞:文雅、簡短、明了
近義詞:通順、流暢、清楚
反義詞:文藻、晦澀、難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