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澆灌。《列子·天瑞》:“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産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魏書·高祖紀下》:“四氣休序,時澤滂潤,宜用天分地,悉力東畝。”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若旱魃為害, 穀水 注之不竭;離畢滂潤, 陽穀 洩之不盈。”
“滂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與用法
“滂潤”讀作pāng rùn,主要形容雨水或水流充沛,滋潤豐沛的狀态。它既可用于描述水勢浩大、壯觀的場景(如大雨傾盆、江河泛濫),也可指水流潤澤土地的作用(如泉水細流滋養萬物),帶有自然力量的豪邁感。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
古籍中的引申與實例
在古文獻中,“滂潤”常指澆灌、潤澤土地的行為。例如: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的描繪(強調水量豐沛)與對土地滋潤功能的描述(強調灌溉作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古籍用例,可參考《列子》《魏書》等原文。
《滂潤》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于形容水流旺盛、充沛而且豪邁的樣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沛”和“負”兩個部首,其中“沛”表示水流,而“負”表示貯存。
根據《康熙字典》,《滂潤》的繁體寫法為「滂潤」。
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形,「滂潤」的寫法可能是「泡水,氵舟口」。
以下是一個例句:
雨後,河水滂潤地奔騰而下。
與《滂潤》相關的詞彙有:
1. 滔滔:形容水勢浩大、聲音洪亮。
2. 洪濤:形容水浪翻騰、聲勢浩大。
3. 蓬勃:形容生機旺盛、充滿活力。
與《滂潤》相反的詞彙有:
1. 乾枯:形容水流枯竭、幹涸。
2. 蕭瑟:形容水流微弱、凄涼。
3. 幹涸:形容水源幹燥、無法供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