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甲的意思、戈甲的詳細解釋
戈甲的解釋
(1).戈和铠甲。亦泛指武器裝備。《尉缭子·兵令下》:“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南史·劉之亨傳》:“總督衆軍,杖節而西,樓船戈甲甚盛。”
(2).指戰争或軍隊。 前蜀 杜光庭 《馬尚書本命醮詞》:“況封畿戈甲之餘,壠畝榛蕪之後,疲羸未復,瘡痏未平。”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陰風惡,戈甲遍荒郊,殺氣黯青霄。” 清 顧炎武 《表哀詩》:“欲求 防 墓處,戈甲滿江潯。”
詞語分解
- 戈的解釋 戈 ē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幹(乶 )戈。倒(僶 )戈。枕戈待旦。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甲的解釋 甲 ǎ 天幹的第一位,用于作順序第一的代稱:甲子。花甲(六十歲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過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舉考試成績名次的分類:一甲(名為“進士及第”);二甲(名為“進士出身”);三甲(名為“
網絡擴展解釋
“戈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武器裝備
指戈(古代長柄兵器)和铠甲(護身戰甲),泛指軍事裝備。例如:
- 《尉缭子·兵令下》提到“授旗鼓戈甲”,強調軍隊出征時配備武器。
- 《南史·劉之亨傳》描述軍隊“樓船戈甲甚盛”,體現裝備的規模。
二、引申含義:戰争或軍隊
在文學語境中,“戈甲”常代指戰争沖突或軍隊整體。例如:
- 前蜀杜光庭用“封畿戈甲之餘”暗喻戰亂後的荒蕪。
-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戈甲遍荒郊”渲染戰場景象。
補充說明
- 結構分析:戈為獨體字,甲也為獨體字,兩字組合後強化了軍事屬性。
- 應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古典詩詞,或描述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内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尉缭子》《南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戈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戈甲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含義是指古代兵器戈上的甲胄,用以保護身體免受戰争傷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戈甲這個詞的部首是戈,它由三筆組成。
來源及繁體字
戈甲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字,它的繁體字形為「戈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戈甲的字形稍有不同。戈的上部被細長筆畫穿過,形成了一個小圓圈,表示戈的刃。而甲則是一個長方形,代表戈上的甲胄。
例句
1. 在古戰場上,勇士們都穿上厚實的戈甲保護自己。
2. 這位戰将手持戈甲,兇猛地向前沖去。
組詞
與戈甲相關的組詞有:
1. 戈戟:指戈上的長柄兵器。
2. 甲胄:指古代兵器戰士所穿的铠甲。
3. 甲冑:泛指古代兵器戰士所穿的裝備。
近義詞
與戈甲意思接近的詞語有:
1. 護甲:指保護身體的裝備或衣物。
2. 盔甲:古代士兵用來保護頭部的铠甲。
反義詞
與戈甲意思相反的詞語,由于戈甲是保護一種,所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