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歌的意思、鄉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歌的解釋

村歌;民歌。 唐 張籍 《雜曲歌辭·車遙遙》:“驚麏遊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僕。”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一曲鄉歌齊撫掌,堪遊賞,酒酌蠃杯流水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歌是一個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現代漢語釋義及特定曆史文化背景來理解:

一、現代漢語釋義(鄉村民歌)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鄉歌”泛指流傳于鄉村地區的民間歌謠。這類歌謠通常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口頭傳唱,内容多反映鄉村生活、生産勞動、風土人情、愛情故事或民間習俗。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節奏鮮明、情感真摯,是民間文學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各地流傳的山歌、田歌、漁歌、號子等均可納入廣義的“鄉歌”範疇。

二、曆史文化專稱(朝鮮半島古典詩歌)

在東亞文化史領域,“鄉歌”(향가 / Hyangga)特指朝鮮半島新羅時期(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至高麗初期(約10世紀)用漢字标記朝鮮語(吏讀)創作的國語詩歌體裁。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語言載體:采用“鄉劄标記法”,即借用漢字的音(音讀)或義(訓讀)來記錄朝鮮語發音,是朝鮮民族早期書面文學的代表。
  2. 内容主題:多與佛教信仰(如贊佛、祈願)、儒家倫理、自然詠歎、愛國情懷相關,代表作如《獻花歌》《處容歌》《願往生歌》等。
  3. 曆史地位:作為朝鮮國語文學源頭,鄉歌對後世時調、歌辭等民族詩歌發展影響深遠,現存僅25首收錄于《三國遺事》等文獻。

三、文化價值與傳承

鄉歌(特指朝鮮古典體裁)不僅是研究朝鮮語演變的重要語料,更承載了古代朝鮮民族的審美意識與精神世界。現代韓國将其視為國家級文化遺産,部分作品通過學術複原被重新傳唱。而廣義的鄉村民歌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持續滋養着地方文化生态。

代表作品示例:

新羅僧人忠談師所作《安民歌》(祈願國家安定)片段:

“君隱父也 民隱如母

子矣 愛民如子 國之安矣”

(譯文:君王如父,百姓如母;君王愛民如子,國家方能安定。)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鄉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中文和韓國文化中的兩種解釋:

一、中文語境中的“鄉歌”

  1. 基本含義
    指鄉村流傳的民歌或村歌,常用來比喻鄉村生活的純樸與甯靜。這類歌謠語言簡單,内容多反映農民對勞動、自然的情感和鄉土文化特色。

  2. 文學與曆史背景
    唐代詩人張籍在《車遙遙》中寫道“獨唱鄉歌對僮僕”,前蜀李珣的《南鄉子》也提到“一曲鄉歌齊撫掌”,均以鄉歌描繪田園生活的恬淡。

二、韓國文化中的“鄉歌(향가)”

  1. 定義與形式
    韓國古代在創制文字前,用漢字标音記錄的民歌、民謠,稱為“鄉歌”。其形式分為四句體、八句體、十句體三種,其中十句體為基本結構,分三章:前兩章各四句,第三章兩句(落句),句首常帶感歎詞“阿耶”。

  2. 曆史意義
    公元888年,新羅官員魏弘與僧人大矩彙編了《三代目》,這是朝鮮文學史上首部鄉歌詩集,雖已失傳,但标志了韓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發展階段。

三、文化價值

無論是中國的鄉村民謠,還是韓國古代的鄉歌,均承載着對自然、生活的贊美,是研究傳統社會風俗與文學演變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愛克斯光暴抶襃舉襃納嗶剝查扣谄躁槎岈出奔鉏翦出潔春醠聰明反被聰明誤黨人碑房金焚香掃地幅土葛帔躬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阡猢狲家常便飯腳葉家什及瓜計挍九濱卡薩布蘭卡流逮俪偕龍扈爐底甯晷青墪青鼠奇挺羣品日煙失錯示信侍禦師衰悴黍絫蘇門四子損辱體天通貫通知兔絲子外調王基猥細畏之如虎蓊蔚誣讕忤怨校本小畦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