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給制的意思、供給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給制的解釋

[supply on a maintence basis;free supply system] 按大緻相同的标準分配生活資料的制度

詳細解釋

由國家直接免費供給工作人員以生活必需品的一種分配制度。 中國 革命戰争時期和建國初期曾實行過這種制度,1950年以後逐步改為工資制。 趙樹理 《楊老太爺》:“供給制幹部要什麼錢?當幹部又不是做生意!” 水運憲 《禍起蕭牆》:“還有當年由供給制改成薪金制,中央一再強調要經過地方同意。” 陳卓乾 《三回香港》一:“那時我們還是實行供給制,衣服鞋襪由公家發,剩下的幾塊錢發下來,買點針線什麼的就完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供給制是中國在特定曆史時期實行的一種個人消費品分配制度,其核心特征是由組織或單位直接無償提供生活必需品,取代貨币工資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供給制指"對工作人員免費供給生活必需品的一種分配制度" 。該制度主要適用于革命戰争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5年),覆蓋對象包括軍人、黨政機關人員及部分事業單位職工。其分配原則強調"大體平均,略有差别" ,依據職務等級提供糧食、服裝、住房等基本物資,不發放現金薪酬。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背景與實施特點

  1. 戰時經濟産物

    起源于革命根據地時期(如井岡山時期),受物資匮乏和戰時環境制約,通過統一配給保障革命隊伍基本生存需求。

  2. 等級化供給标準

    1950年《全國各級人民政府1950年度暫行供給标準》将人員分為10等24級,按級别配給糧油、服裝、津貼等,例如大竈、中竈、小竈的飲食分級标準。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産黨曆史》第二卷

三、制度變革與影響

195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的命令》,标志着供給制被貨币工資制取代。其曆史意義在于:

注:因專業詞典釋義無直接網絡來源,上述引用依據權威出版物内容整理。如需文獻原文,建議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紙質版或知網(www.cnki.net)相關學術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供給制是中國在特定曆史時期實行的一種生活資料分配制度,其核心特點是由國家或組織直接免費提供生活必需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實施時期 供給制主要在中國革命戰争時期(如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49-1950年代)實行。它面向部分工作人員,尤其是革命隊伍成員和早期國家幹部。

  2. 供給内容與标準

  1. 制度性質與特點
  1. 曆史演變

注:部分非權威來源(如、4、9)提及的細節需謹慎參考,建議以權威曆史文獻或政府檔案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報錄人本分表背匠镳镳镳宮鼻孔遼天補敗策套猖猖狂狂沖靜鉏耨怠緩訪募廢典楓人隔行跟腱宮城還璧合尊環缭互濟假居江鯉接膝骥伏枥鲸潮金葉書狙狡撈本靈威仰留髠離閑龍鳳茶漏迹落空蘆子南匈奴叛衍泡利不相容原理巧舌如簧凄楚青地青靈窮爛觑當屈厄鵲鵲沙角山圪落戍客撕抓天候痛深惡絕頭茶退化突突嗚嗚聲下酒物祥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