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musement palace]∶離宮别館。為帝王遊樂休息的處所
乃令鹹陽之旁二百裡内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史記·秦始皇本紀》
(2) [Taoist temple]∶道教的廟宇
浮光動宮觀,遠思盈川坻。——唐· 劉禹錫《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太平寺……祈雨詩》
太華之山…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明· 顧炎武《複庵記》
(1).供帝王遊憩的宮館。《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乃令 鹹陽 之旁二百裡内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後漢書·耿秉傳》:“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 秉 常領禁兵宿衛左右。” 唐 高適 《古大梁行》:“ 魏王 宮觀盡禾黍, 信陵 賓客隨灰塵。”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還擇日詣諸宮行謝》:“第三日畢,即遊幸别宮觀或大臣私第。” 明 何景明 《昔遊篇》詩:“帝京宮觀一如昔,盤龍曲鳳青雲間。”
(2).祠廟。《史記·封禅書》:“ 卿 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歲乃可緻也。’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3).道教的廟宇。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城内外諸宮觀》:“在城宮觀,則以 太乙 、 萬壽 為首。”《水浒傳》第一回:“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4).官名。宮觀使的省稱。 宋 宮觀本為崇奉道教而設, 大中祥符 五年 玉清昭應宮 建成,始置宮觀使,由前任宰相或現任宰相充任。此外還有提點、主管、判官、都監等官,皆為安排閑散官員而設,無實職。見《文獻通考·職官十四》。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承平日,甚重宮觀。”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孫莘老不甚言事》:“ 孫莘老 為禦史中丞,不甚言事,以疾辭位得宮觀。”《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 王權 及 汜 既敗軍,乃先罷 權 為在外宮觀。”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宋宮觀不必往其處供職》:“ 神宗 置宮觀之職,取 漢 祠祝釐之義,所以優賢逸老。”
宮觀(gōng guàn)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義項與宗教建築及古代帝王居所有關,具體釋義如下:
指道教用于供奉神靈、舉行儀式和道士修行的建築群,是道教活動的重要載體。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宮觀,道教廟宇之稱。”
《辭源》(商務印書館)載:“道教稱奉神靜修之所為宮觀。”
示例:武當山紫霄宮、北京白雲觀均為著名道教宮觀。
古代泛指帝王行宮、祠廟或祭祀建築,常見于曆史文獻。
來源依據: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乃令鹹陽之旁二百裡内宮觀二百七十。”此處指帝王行宮。
《漢書·郊祀志》記:“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指祭祀場所。
宮觀建築融合中國古典園林、禮制與宗教元素,是傳統文化與信仰的實體象征。現存宮觀(如青城山、龍虎山道觀群)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綜合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宮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為詳細釋義:
帝王遊憩的宮館
指古代帝王用于巡遊、休憩的宮殿建築群,如《史記》記載秦始皇在鹹陽周邊修建大量宮觀,以複道相連。
道教廟宇
道教修行、祭祀及傳教的核心場所,是“道宮”與“道觀”的合稱,如北京白雲觀、崂山太清宮等。建築格局多含山門、正殿、配殿等,體現傳統宗教特色。
祠廟
部分語境下泛指祭祀神靈的廟宇,如《史記·封禅書》提及名山神祠的修繕。
官名(宋代)
宋代為安置閑散官員設置的虛職,如“宮觀使”“提點”等,無實際職權,常見于《文獻通考》等史籍。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進一步辨析其含義。
白地款拔山陂官不識丁才理鈔本承奉逞縱陳師鞠旅僀搭兜離蠹民房友繁苦飛光沸水分擘風馳電擊鳳管鸾笙鴿炭诨語戶帳加號将仕郎嶕峣嘉許敬禮禁庫金苗棘軸叩枻老君雷打不動聯曹梁塵踴躍梁渠麟角鳳距龍競馬糞娘淼漫穆肅畔界榷運局熱地上蝼蟻三箓使宅魚手将首足束薪送話器碎玉零玑素俎稊米停雲落月詳核纖介賢郎狎戲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