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識丁的意思、不識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識丁的解釋

不識一個字。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劇 、 王勔 、 蘇味道 者,一以鉤黨取族,一以摸稜貶竄,區區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識丁人,舉為談柄,良可笑也。” 清 道霈 《重刊<壇經>緣起》:“ 六祖 以不識丁傳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國。”詳“ 不識一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識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識或完全不識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bù shí dīng,字面意思是“不認識‘丁’字”。這裡的“丁”代指中國古代最簡單的文字之一,引申為“最基礎的文字或知識”。

二、用法與場景

  1. 批評缺乏教育者:多用于形容未受過教育、文化水平極低的人,例如“肉食不識丁人”(諷刺身居高位卻無學識的人)。
  2. 強調知識匮乏:可指代對某領域一無所知,如“六祖以不識丁傳衣”(禅宗六祖惠能雖不識字,卻能領悟佛法)。

三、相關延伸

四、曆史出處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其中提到“千古肉食不識丁人”,諷刺身居高位者的無知。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批評輕視學習或基礎薄弱的現象,例如:“現代教育普及,仍有不識丁者實屬遺憾”。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識丁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漢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識字,不懂得讀書寫字的情況。不識丁的“不”是表示否定,識丁指的是認識文字中的“丁”,因此不識丁就表示不懂得認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不識丁的“不”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否定的意思;而“識”字的首部是讠,表示口的意思,而字的尾部則是“合”,表示識别、懂得的意思。總共有7個筆畫。 不識丁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不識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不識丁可以寫作「不識丁」或者「不識丁兒」。 下面是關于不識丁的例句: 1. 他年紀雖大,卻還是個不識丁的。 2. 他生長在農村,因為沒上過學,所以不識丁。 一些與不識丁相關的詞彙包括: 1. 文盲:指不識字或識字水平很低的人。 2. 不識字:表示一個人不會讀寫,完全不認識文字。 3. 未受教育:指某個人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包括學習讀寫的教育。 不識丁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較少,因為這個詞本身已經比較具體明确了,不識丁的反義詞可以說是“識字”或者“有文化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