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ojun] 中國道教對老子的神化稱呼,又稱“太上老君”。多種道教經典對老子有各種神化說法,大緻說老子以“道”為身,無形無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長存不滅,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間,為曆代帝王之師,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大成子,祝融時為廣成子
指 老子 。 李老君 或 太上老君 的省稱。《後漢書·孔融傳》:“ 融 曰:‘然。先君 孔子 與君先人 李老君 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 融 與君累世通家。’” 唐 王建 《贈太虛盧道士》詩:“想向諸山尋禮遍,卻廻還守 老君 前。”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七七:“後宮歌舞全抛擲,每日焚香事 老君 。”《紅樓夢》第五二回:“又不是 老君 的仙丹,那有這麼靈藥?”
“老君”是道教對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神化稱呼,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老君全稱“太上老君”,是道教将老子(李耳)神格化後的尊稱。老子作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被道教吸收後,逐漸被賦予至高神的地位。
道教神化形象
曆史文獻記載
《後漢書·孔融傳》中已出現“老君”的記載,表明漢代便存在對老子的神化傾向。道教典籍如《老子想爾注》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形象。
文化應用示例
文學作品中常見相關表述,如“太上老君煉丹爐”“老君騎青牛”等,體現其在民間信仰中的影響力。
“老君”本質是道教通過宗教化诠釋,将老子從哲學家轉化為具有創世、教化功能的神祇,反映了道家思想與宗教實踐的結合。
老君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年紀較大或者年齡相對較大的人。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老”和“君”。其中,“老”是指年老、年長的意思,表示一個人的年齡已經相對較大;“君”表示君主或者稱號,多用來表示對比較尊貴、地位高的人的尊稱。
根據筆畫的計算,老君總共有11個筆畫。具體的拆分分解為:
“老”字有四個筆畫,按順序書寫依次為:橫、豎、橫、豎。
“君”字有七個筆畫,按順序書寫依次為:豎、橫、橫、橫、豎、橫、豎。
老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見于道教經典《道德經》。在道教信仰中,“老君”是指無上尊者、至高無上的存在。道教徒常常以老君為神靈崇拜的對象,希望能夠得到老君的保佑和指引。
對于寫法方面,繁體字“老君”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均以“老君”字樣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字形更加複雜,例如“老”字的古代寫法為“老”,字形更加古樸而繁瑣;“君”字的古代寫法為“姰”,字形也較為複雜。隨着時間的演變,漢字的形态不斷簡化,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老君的例句:
1. 他是我們公司的老君,經驗豐富,值得我們學習。
2. 老君的座位就在會議室的中央,足見他的地位高。
3. 我請老君來指導我們的工作,他的意見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老者”、“老人”、“君主”等。其反義詞可以是“年輕人”。
綜上所述,老君一詞形容的是年紀較大、地位較高的人,可能源自于道教經典,使用較為廣泛,可以用來指稱尊貴的人或者對長輩的尊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