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戶帳的意思、戶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戶帳的解釋

戶籍冊。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治理政體·戶帳》:“ 武德 六年三月,令天下戶,每歲一造帳籍, 開元 十八年十一月,敕請戶籍三年一造,此戶口有帳之初也。”《宋史·食貨志上二》:“諸州歲奏戶帳,具載其丁口。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戶帳,漢語複合名詞,由“戶”與“帳”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戶”指住戶、門第,如《說文解字》載“戶,護也,半門曰戶”;“帳”原指帷幕,後引申為登記簿冊,《玉篇》注“帳,帷也,張也,計也”。二字合稱“戶帳”,特指古代官府登記戶籍、田産及賦稅的簿冊系統。

曆史上“戶帳”制度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睡虎地秦墓竹簡》中記載了以“戶”為單位的賦役記錄。唐代推行均田制時,戶帳成為土地分配依據,《唐六典》規定“每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宋代《慶元條法事類》進一步明确戶帳需包含丁口、田宅、牲畜等細目,為官府征稅派役提供憑證。

該詞在明清文獻中仍具法律效力,《大明會典》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推行“黃冊制度”,要求每十年重造戶帳,詳細登記民戶的人丁事産。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述:“戶帳之制,實為治國之基。”印證了其在中國古代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戶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戶帳(hù zhàng)指戶籍冊,即古代用于登記家庭人口、丁口等信息的官方記錄。例如《宋史·食貨志》提到:“諸州歲奏戶帳,具載其丁口”,說明戶帳是統計人口的重要依據。


二、曆史背景與引證

  1. 起源:
    唐代已有戶帳制度,如《事物紀原》記載,武德六年(623年)規定“每歲一造帳籍”,開元十八年(730年)改為“三年一造”。
  2. 内容:
    戶帳詳細記錄家庭成員的年齡、性别等信息,如“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用于賦稅、徭役等管理。

三、常見誤讀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戶帳”解釋為“家庭收支情況”,但根據權威文獻,此說法不準确。可能因“帳”與“賬”字形相近導緻混淆,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戶籍制度,可參考《事物紀原》《宋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良泊泊波紋不可逆草灰尺蹏齒頰香大盟大莫與京貂丁定國安邦豆汁防察方君防侍妃匹汾祠海客宏拔惛惚勦撲教旨進踞科出扣門快闆纍堆纍離靈盤淩殄凜寒溜嘴龍膽漏迹淪晦孟陽門衛瞑眠謀歡男聲内闆内監旁遊剽虜潛水艇遷所蹊磴齊事秋怨勸侑糅雜三綱五常商品經濟神秘主義勢阱十三點侍禦詩帙甜爽通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