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奉的意思、貢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奉的解釋

獻物給朝廷。《後漢書·班超傳》:“今 西域 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絶。”《新五代史·雜傳十七·盧文紀》:“自 唐 衰,天子微弱,諸侯彊盛,貢奉不至。”《紅樓夢》第七九回:“凡這 長安 ,那城裡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裡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奉是漢語中兼具物質與禮儀雙重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1. 詞義溯源

    "貢"字從貝從工,本義指進獻方物,《說文解字》釋為"獻功也",《尚書·禹貢》記載了九州貢賦制度。"奉"字甲骨文作雙手捧物形,《周禮》鄭玄注稱"奉猶進也"。二字連用始見于漢代文獻,《漢書·食貨志》載"諸侯以時貢奉"的賦稅制度。

  2. 古代制度内涵

    特指地方向中央政權進獻特産的制度,《唐六典》規定"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為貢賦之差",包括絲織品、珍稀藥材等二十餘類貢品。明代《大明會典》詳列各地歲貢種類與數額。

  3. 宗教文化延伸

    在佛教語境中演變為供養三寶的行為,《法苑珠林》記載"香花貢奉,燈燭續明"的儀軌。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亦載"五方貢奉,以表虔誠"的祭祀禮儀。

現代漢語中該詞保留雙重用法:既用于描述曆史制度(如"江南貢奉絲綢至長安"),也存在于宗教場所(如"信衆貢奉鮮花于佛前")。《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行為與宗教儀式的特定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

“貢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向朝廷或上級進獻物品,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貢奉(拼音:gòng fèng)指古代臣民或屬國向朝廷進獻物品的行為,即“進貢”。例如《後漢書》提到西域諸國“貢奉不絕”,《紅樓夢》中也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貢奉”的描述。

二、引證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後漢書·班超傳》記載西域各國“大小欣欣,貢奉不絶”,體現臣屬關系的政治象征。
    • 《新五代史》提到諸侯“貢奉不至”,說明進貢行為與中央權威的關聯。
  2. 文化語境
    古代貢奉不僅是物質進獻,還包含臣服、尊崇的象征意義。例如“貢奉于她”的文學化表達,引申為對尊崇對象的全心奉獻。

三、相關詞彙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描述古代禮儀或政治關系,日常使用較少。例如:“故宮展出的瓷器多為明清時期地方貢奉之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後漢書》《紅樓夢》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鼻子杯盞布被才方裁汰觸雨單根獨苗單綫稻香對心眼豐肌封嶽感愛跟上觥觞關東官市龜契圜陳簧舌渾一似虎貔猳國詃略奸徒腳弓解探衿曲疾行局緻兩當衫離落靈爻買壽靡拉摩登伽女殁命男廁所潘谷墨怕生辟治遷善改過切尋青晖犬馬癯辱塞内加爾沈漬時移世異受取衰懦黍穗四更私忌日損人肥己陶物特得調鍊吳語相連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