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離散。《國語·吳語》:“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三國志·吳志·吳範傳》:“後 呂岱 從 蜀 還,遇之 白帝 ,説 備 部衆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新唐書·突厥傳上》:“天下無事,大臣偷處榮逸,戰士離落,兵甲鈍弊,車馬刓弱。”
(2).籬笆。 宋 王禹偁 《春居雜興》詩:“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離落起蛇蟲。”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離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一本作“ 籬落 ”。
“離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離散;分散
指人群或事物因戰亂、動蕩等原因而分離散失。
文獻例證:
籬笆(通“籬落”)
古代文獻中常與“籬落”通用,指用竹木等編成的屏障。
文學引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離落》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事物或人離開原來的位置或狀态,下降或脫離。該詞通常用來描述物體的移動或改變位置。
《離落》是由部首草字頭和草字底組成的。
草字頭的部首是禾字旁,表示與農業有關的事物。
草字底的部首是艹字底,表示與植物有關的事物。
拆分為禾字旁和艹字底組成,分别有5和8個筆畫。
《離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草書時期,這個詞的字形已初具雛形。
在繁體漢字中,《離落》的寫法為「離落」。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離落》的寫法比較規範,沒有太多的變化。字形比較簡潔,容易辨認。
1. 秋天的樹葉開始離落,落在地上形成一片金黃的地毯。
2. 風吹過大海,海浪開始離落,掀起驚人的浪花。
1. 離去:離開原來的地方。
2. 落葉:樹葉從樹上掉落下來。
3. 脫離:擺脫原來的聯繫或束縛。
1. 脫落:物體從原來的位置分離或掉下來。
2. 散落:許多物體分散地落下來。
1. 回歸:從離開的狀态返回原來的位置或狀态。
2. 上升:物體從低處往高處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