衿曲的意思、衿曲的詳細解釋
衿曲的解釋
内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書書》:“辭動情端,志交衿曲。”
詞語分解
- 衿的解釋 衿 ī 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青衿(代稱秀才)。 系衣裳的帶子。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衿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内心”或“心懷”,表達個人深藏的情感或衷曲。例如南朝梁陶弘景《答虞中書書》中“辭動情端,志交衿曲”,即用此意。
構成解析
- 衿(jīn):
原指漢服的交領(如“青青子衿”),後引申為“胸懷”。
- 曲(qǔ):
此處非“彎曲”義,而是指隱秘的情感或衷腸,如“衷曲”“心曲”。
用法與語境
- 文學性表達:多用于古代詩文,體現含蓄的情感傳遞,如“衿曲自悠悠,衣帶日趨緩”(明代湯顯祖詩)。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屬于書面化、文雅的詞彙。
注意
- 讀音:衿曲的“曲”讀作qǔ,而非qū。
- 同義詞:可替換為“心懷”“衷曲”等,但需結合語境選擇。
如需進一步了解“衿”的演變或例句出處,可參考古籍《詩經》《答虞中書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衿曲的意思
《衿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衣領的褶皺。形容服裝衣領的曲線形狀或褶皺的樣子。
衿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衿曲》由左右結構組成,左邊是“衣”字的衣部,右邊是由“曲”字組成。筆畫數量為11畫。
衿曲的來源
“衿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言語》中,曹丕的《魏書·嵇中散傳》也有記載。而在《古文觀止·兵部二》中也使用了“衿曲”來形容軍裝的裝束。
衿曲的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衿曲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漢字的書寫形式有一些變化。但是《衿曲》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衿曲的例句
1. 他穿着一件衿曲分明的旗袍,顯得優雅大方。
2. 這件外套的衣領設計非常特别,有着獨特的衿曲。
衿曲的組詞
1. 衣衿:衣服的領口。
2. 曲領:衣領的曲線形狀。
3. 衿飾:衣領的裝飾物。
衿曲的近義詞
1. 衣領:指衣服上的領口,與衿曲含義相近。
2. 項圈:用于寵物、套在動物脖子上的飾物,形似衣領。
衿曲的反義詞
平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