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奉的意思、贡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奉的解释

献物给朝廷。《后汉书·班超传》:“今 西域 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絶。”《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卢文纪》:“自 唐 衰,天子微弱,诸侯彊盛,贡奉不至。”《红楼梦》第七九回:“凡这 长安 ,那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奉是汉语中兼具物质与礼仪双重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1. 词义溯源

    "贡"字从贝从工,本义指进献方物,《说文解字》释为"献功也",《尚书·禹贡》记载了九州贡赋制度。"奉"字甲骨文作双手捧物形,《周礼》郑玄注称"奉犹进也"。二字连用始见于汉代文献,《汉书·食货志》载"诸侯以时贡奉"的赋税制度。

  2. 古代制度内涵

    特指地方向中央政权进献特产的制度,《唐六典》规定"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而为贡赋之差",包括丝织品、珍稀药材等二十余类贡品。明代《大明会典》详列各地岁贡种类与数额。

  3. 宗教文化延伸

    在佛教语境中演变为供养三宝的行为,《法苑珠林》记载"香花贡奉,灯烛续明"的仪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亦载"五方贡奉,以表虔诚"的祭祀礼仪。

现代汉语中该词保留双重用法:既用于描述历史制度(如"江南贡奉丝绸至长安"),也存在于宗教场所(如"信众贡奉鲜花于佛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行为与宗教仪式的特定用语"。

网络扩展解释

“贡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向朝廷或上级进献物品,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贡奉(拼音:gòng fèng)指古代臣民或属国向朝廷进献物品的行为,即“进贡”。例如《后汉书》提到西域诸国“贡奉不绝”,《红楼梦》中也有“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的描述。

二、引证与用法

  1. 历史文献

    •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西域各国“大小欣欣,贡奉不絶”,体现臣属关系的政治象征。
    • 《新五代史》提到诸侯“贡奉不至”,说明进贡行为与中央权威的关联。
  2. 文化语境
    古代贡奉不仅是物质进献,还包含臣服、尊崇的象征意义。例如“贡奉于她”的文学化表达,引申为对尊崇对象的全心奉献。

三、相关词汇

四、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学领域,描述古代礼仪或政治关系,日常使用较少。例如:“故宫展出的瓷器多为明清时期地方贡奉之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后汉书》《红楼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酒百数不辨菽麦不售不吐不快长严称歌愁结酬魏颗楚妆擣遒大小君大尊敦品烦碎冯迟公牍宫縚怪不得瓜祭憨气浩烦黄金鹗花堂活跳火纸捻儿降禧简码牋素解怠激诡近行絶峯闿拓可而朗弹老物连衍聊萧灵塔柳琴罗繖拗拢攀藤附葛配社破栝三鳝山姜挻埴少陵失惊倒怪市圈衰耄四等谭説屯正武家子肖象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