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柶的意思、木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柶的解釋

古代一種木制的禮器,兩頭屈曲,狀如匙,用來舀取食物。《儀禮·士喪禮》:“東方之饌兩瓦甒,其實醴酒,角觶木柶。”《新唐書·禮樂志十》:“朔望殷奠,饌於東堂下,瓦甒二,實醴及酒,角觶二,木柶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柶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專指古代木制的禮器或食具,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 “柶”字在《漢語大字典》中釋義為“古代舀取食物的禮器,形如匙,以角、木等材質制成”,讀音為sì。從構字結構看,“木”為材質限定,“柶”為功能指代,組合後特指木制舀具。該詞源可追溯至《周禮·天官·玉府》中“柶,所以扱醴”的記載,說明其與古代祭祀禮儀密切相關。

二、曆史用途 作為禮器時,木柶常見于周代祭祀場景,用于舀取醴酒,形制與功能類似現代勺子。《禮記·喪大記》載“浴水用盆,沃水用柶”,印證其在禮儀活動中的具體使用方法。作為食具時,考古發現漢代墓葬中存在木制柶與耳杯組合使用的現象,反映日常飲食功能。

三、考古實證 朝鮮平壤地區古墓群出土的樂浪時期(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木柶實物,佐證了該器具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這些文物長度多在20-30厘米之間,表面施以朱漆紋飾,現藏于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證實了典籍記載的可信度。

四、文化延伸 《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柶有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的容量規制,側面反映古代禮器制度的精細化特征。該器具在《儀禮》十七篇中出現四十餘次,凸顯其在中國禮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木柶"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木柶是古代一種木制禮器,形狀類似匙,兩頭彎曲,用于舀取食物。在《儀禮·士喪禮》中記載:“東方之饌兩瓦甒,其實醴酒,角觶木柶”,說明其與祭祀或禮儀活動相關。

  2. 延伸比喻(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因木柶作為器物缺乏實用性,後來引申為形容人“無能、無用”的貶義成語。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解釋,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驗證。

  3. 讀音與結構
    詞語讀音為mù sì,由“木”和“柶”組成,後者指匙狀器具。

建議需要學術引用時,優先參考《儀禮》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現代網絡釋義需注意甄别。

别人正在浏覽...

阿多百吏愁悒龊巷大興安嶺點绛唇點青珥環爾夕孚育剛巧剛挺共弊鈎谶詭言孤藐鍋爐海苔黑重河橋赫炎黃院子宦籍化覃回檔皛光家緣浸濡肌粟刻時空凄壘壁禮記慮表名将迷朱碧鬧飲千人踏期寄侵敗輕肆輕型窮陬七十二變全員傘子鹽商廈時無再來壽衣樹僞四牙子朝上訴理沓亂畋犬挺勁推敲完璞小馮君下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