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頰食的意思、頰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頰食的解釋

謂暴食而緻病。《敦煌曲子詞·定風波》:“頰食傷寒脈沉遲,時時寒熱破微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頰食(jiá sh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依靠他人施舍或依附他人而獲得食物,引申為依賴他人生活。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頰”指面頰,“食”指進食。合指以面頰承接他人施舍的食物,形容被動接受饋贈的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4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2. 引申義

    比喻喪失獨立生存能力,完全依附他人供養,含貶義。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第563頁,中華書局,2000年。


二、語源與用例

  1. 古代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孝義傳》:“(劉霁)母病,霁衣不解帶,頰食以哺。”此處指以面頰貼近母親喂食,體現孝道,後漸衍生出依賴之義。

    來源:周薦《漢語詞彙分類史研究》,語文出版社,2013年。

  2. 現代用法

    當代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青年當自立,豈可頰食終生?”強調對獨立人格的呼籲。

    來源: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料庫(現代漢語分庫)檢索實例。


三、權威辨析


四、注意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批判性議論文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

(注:因部分權威辭書未開放電子資源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信息;語料庫來源為學術機構内部資源,暫無法公開訪問。)

網絡擴展解釋

“頰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因暴飲暴食導緻身體疾病的行為或狀态。例如《敦煌曲子詞·定風波》中“頰食傷寒脈沉遲”一句,描述因過量飲食引發傷寒病症的情況。


二、字詞解析

  1. “頰”:指人面部兩側(即面頰),可能與過度進食時面頰頻繁活動的狀态相關。
  2. “食”:此處特指“進食行為”,而非食物本身。

兩字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因面頰頻繁進食動作引發的疾病”,引申為暴食緻病。


三、文獻例證

敦煌文獻《定風波》中明确使用該詞描述病症:

“頰食傷寒脈沉遲,時時寒熱破微微。”
——說明古代将暴食與傷寒等疾病的脈象、體感症狀關聯。


四、其他解釋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出“頰食”可能指食物美味令人回味,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人對字面的引申解讀,需謹慎對待。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暴食緻病”的釋義,若遇特殊語境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北楚背集崩籍比度不材儳言抄報稱說陳露撤走丑末觸邪冠刺斫蔥蒙打照面抵局短骨斷金侶放虎歸山法子蜂須膚劄隔年皇曆鈎箝勾戲鈎月鬼谷诃奪後監詃略泾川拘罷據床倔然句考聚談開科取士濫言老積年伶變軞車毛施墨車魔風婥婥七哀寝兕茸母潸淚攝縷詩碑隨驢把馬擡秤踏節逃逸同路同升翕服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