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德之綱要。《漢書·叙傳下》:“凡《漢書》,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統陰陽,闡元極,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窮人理,該萬方。緯‘六經’,綴道綱,總百氏,贊篇章。”
(2).佛教語。修“八正道”的綱要。 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略略微容簡,八言振道綱。”
"道綱"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典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結構及文化内涵兩方面解析:
指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或途徑,在道家思想中特指自然運行的法則。《說文解字》釋為"所行道也",引申為真理、準則㈠。
原指漁網的總繩,後比喻事物的核心部分或統領性原則。《說文解字》稱"綱,網纮也",強調其統領性㈡。
"道綱"合指:
道家思想體系的核心綱領,即自然法則與道德規範的根本原則。具體體現為:
北宋《雲笈七籤》載:"道綱正則天地有序",強調道綱對自然與社會秩序的規範作用㈤。明代《道藏》亦以"持道綱而攝群生"闡釋其統攝性功能㈥。
權威參考資料
㈠ 許慎. 《說文解字》"道"字條. 中華書局.
㈡ 許慎. 《說文解字》"綱"字條. 中華書局.
㈢ 老子.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
㈣ 葛洪. 《抱樸子·内篇》卷十. 道藏本.
㈤ 張君房. 《雲笈七籤》卷三. 涵芬樓影印本.
㈥ 《正統道藏·洞玄部》. 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道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道德之綱要
指道德規範的核心或綱領,常被用于強調倫理體系的根本原則。例如《漢書·叙傳下》提到“緯‘六經’,綴道綱”,即以儒家經典為基礎,構建道德綱常。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治國理政、倫理教化相關聯。
佛教中的“八正道”綱要
佛教術語,指修行“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綱領。如東晉高僧支遁在《五月長齋詩》中寫道“略略微容簡,八言振道綱”,強調通過簡樸修行回歸佛法核心。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典籍和佛教經典的雙重視角,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書》或佛教原典。
按殺稖頭蓖麻秉夷波路憯痛鸱鸺傳閲蔥蒨促坐代購當沖訂親耳池兒女姻放佚馮淩富穰高結根絆孤館寒吹胡粉昏騰驕弱驚竄軍期客體磕膝頭子離離光光利賂淋鈴樓屋靡風内需牽畏跂據衢燈乳卵儒肆色容慎墨設重實理水菜睡佛水晶塔嵩少酸不溜丢縮減探查鐵中铮铮沱汜微服私行文緻無嘩鮮飙湘竹下若徙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