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清 洪昇 《長生殿·疑谶》:“不隄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
“柙虎樊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文學引用,可參考《長生殿》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柙虎樊熊(xiá hǔ fái xióng)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将某些人困在一個狹小的地方中,使其難以自由。下面将為您分解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柙(木,櫃字木下省),虎(虍,用于字名),樊(木,犯字木下),熊(火,熊字火下)。 柙:5畫,虎:6畫,樊:14畫,熊:15畫。
《柙虎樊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祝羽綦序矢人禮》中。原文為“王之祝飾以羽綦維丸而施于受楗之外以朝對,則見天子以聽于柙虎樊熊之上,不可加乎獨旁也。飾以玄纁為朝服,則以應四時五行之德;朝服之隆,于乎綦之絜也。”成語中的“柙虎樊熊”形象地描述了囚禁在關押之地的人。
柙虎樊熊的繁體寫法是柙虎樊熊。
在古時候,柙的寫法為 木⺌口,虎的寫法為豸虍,樊的寫法為 丸木,熊的寫法為 忄犬月.
囚犯被關押在柙虎樊熊之中,感到無比壓抑和束縛。
柙籠、虎口、樊籠、熊罴。
桎梏、羁絆、束縛、禁锢。
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