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旱的意思、幹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旱的解釋

[dry spell;drought] 沒有降水或降水太少,使土壤天氣幹燥

戰勝幹旱奪得豐産

詳細解釋

謂雨量不足,氣候幹燥。 唐 杜甫 《柴門》詩:“東城乾旱天,其氣如焚柴。”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我想這男兒受困遭磨難,恰便似蛟龍未濟逢乾旱。” 陶鑄 《松樹的風格》:“嚴寒凍不死它,幹旱旱不壞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幹旱指長期無雨或少雨導緻空氣幹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是氣象學與地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其詳細釋義及特征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氣象學定義

    指降水量持續低于平均水平,導緻地表水資源短缺的自然現象。《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核心含義為“因降水不足而土壤、氣候幹燥”。中國氣象局進一步界定:連續3個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減少30%–50%即為“氣象幹旱”(來源:《氣象幹旱等級》國家标準 GB/T 20481-2017)。

  2. 災害性特征

    幹旱常引發農作物減産、河流斷流、人畜飲水困難等連鎖災害。據《中國自然災害圖集》(科學出版社),幹旱占我國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的15%–20%,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的特點。


二、類型劃分(依據成因與影響範圍)

  1. 氣象幹旱

    大氣環流異常導緻降水減少,如副熱帶高壓長期控制引發的伏旱(參考:《氣象學與氣候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農業幹旱

    土壤含水量低于作物需水臨界值,影響生長。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60%即構成農業幹旱(來源:FAO作物需水量報告)。

  3. 水文幹旱

    河川徑流或地下水儲量顯著下降,例如黃河斷流現象(《中國水旱災害公報》水利部發布)。


三、權威文獻補充釋義


四、相關概念辨析


注:以上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并引用氣象、地理學科标準文件及學術出版物,确保概念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幹旱是指因長期無降水或降水顯著偏少,導緻土壤缺水、氣候幹燥的自然現象,對農業、生态及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幹旱的核心特征是水分長期短缺,表現為降水異常減少、空氣幹燥、土壤濕度不足等。它不僅是氣象現象,還涉及水文循環失衡和生态系統受損。例如,唐代杜甫在《柴門》中描述的“東城乾旱天,其氣如焚柴”即形象展現了幹旱的極端幹燥狀态。

二、主要類型(依據影響範圍)

  1. 氣象幹旱:降水量顯著低于曆史同期水平;
  2. 農業幹旱:土壤水分不足以維持作物正常生長;
  3. 水文幹旱:地表水與地下水儲量持續下降;
  4. 生态幹旱:影響生物多樣性及生态系統功能。

三、成因分析

四、影響範圍

  1. 農業:導緻農作物減産甚至絕收(如敦煌戈壁因幹旱僅存零星綠洲);
  2. 生态:加劇土地荒漠化,破壞生物栖息地;
  3. 社會經濟:引發飲水困難、糧食危機及經濟鍊斷裂。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案例或幹旱指數公式,可參考來源、4、7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菴薆飽經滄桑豹脂悲蹙荜門委巷賓倅簿牒殘莺草編儳言超達澄漿泥春服醇正爨濯擔擔面點水不漏抵還遁屍鳳樓龍阙府望附炎趨熱诟笑滑雕江隈教學法盡物禁煙節糾逖涓滴之勞抗辯跨制蜫蠕鱗波琉璃榻廬第瞞落秘略囔囔突突拈花弄柳鑷挦牛骍歐母攀車卧轍偏災屏擲籤助曲燕腮鬥沙盆失懽推類讬公行私王鈇惟惟文氣舞旋飨福下學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