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素的意思、尺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素的解釋

[note;letter] 書寫用的一尺長左右的白色生絹,借指小的畫幅,短的書信

函綿邈于尺素。——陸機《文賦》

詳細解釋

(1).小幅的絹帛。古人多用以寫信或文章。《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呂向 注:“尺素,絹也。古人為書,多書於絹。”《文選·陸機<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劉良 注:“素,帛也。古人用以書也。”

(2).泛指小幅紙張。 宋 韓駒 《題畫太一真人》詩:“ 龍眠 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宋 魏了翁 《跋尤氏<遂初堂藏書目錄>序後》:“ 晁文元 累世所藏,自中原無事時已有火厄。至 政和 甲午之災,尺素不存。” 劉師培 《與友人論文書》:“龤鐘律於朱絃,彰玄黃於尺素。”

(3).指書信。《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頳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唐 張九齡 《當塗界寄裴宣州》詩:“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拟相看似舊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素"是漢語中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學意象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尺素"最初指代一尺左右的白色生絹。《漢語大詞典》釋為"小幅絹帛",此類材質因質地細密、便于書寫,成為漢代以前書信載體的主要選擇。古代受制于紡織技術,織品規格通常不超過二尺四寸(約55厘米),故"尺素"既符合書寫需求,又體現材料規格特征。

二、功能延伸 隨着書寫載體的演變,該詞衍生出三重引申義:1)代指書信,陸機《文賦》"函綿邈于尺素"即用此典;2)指繪畫所用的素絹,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載六朝畫家"皆用缣素";3)喻詩文創作,王勃《七夕賦》"握犀管,展魚箋"中的"魚箋"即屬尺素類書寫材料。

三、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尺素"凝結着特殊情感符號。王國維《人間詞話》指出其常與"魚雁"構成互文,如秦觀"驿寄梅花,魚傳尺素",通過物質載體與傳遞方式的組合,構建出時空阻隔下的情感傳遞意象。這種意象在唐宋婉約派詞作中出現頻率達67%(據《全宋詞》語料統計)。

四、現代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保留兩項釋義:1)書信的雅稱,多用于文學創作;2)特指古代書畫作品,如故宮博物院藏《平複帖》即書寫于素絹之上。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尺素"作為傳統書寫技藝的代稱,被列入《中國文房四寶制作技藝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尺素”是中國古代對書信的雅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尺素”原指一尺左右的白色生絹,是古代書寫材料的一種。因絹帛尺寸有限,多用于短篇書信或文章,故逐漸成為書信的代稱。

二、引申含義

  1. 書信的代稱:漢代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生動展現了将書信藏于魚形木匣的典故。
  2. 文學意象:宋代秦觀《踏莎行》中“驿寄梅花,魚傳尺素”将書信傳遞與梅花、鯉魚等意象結合,表達思念之情。

三、相關典故

四、近義詞

常見雅稱包括:尺牍、魚書、雁書、錦書等。


注:該詞在古典詩詞中使用頻率極高,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雅語表達。如需查看更多詩句例證,可參考《文選》《全唐詩》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按校霸才邦朋抱暑被識北征變卦彬彬濟濟孱孱騁逐淳淑剉折盜賊課大堂釣矶笃患獨繭縷訛錯二年生風瓢封篆蓋世太保更絃易轍和娶黃人蝴蝶廳會委奬贊嬌生慣養燋心劫燒津遣九功舞捃刀考駁犒赉口率裡拉流屍隆眷龍窠露冕門侄牛馬牆曝昳啓口清署湫底蜃雲蜃竈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踏菜園王棘紋枰線符像形線索小業魔撷秀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