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條的意思、綱條的詳細解釋
綱條的解釋
《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後以“綱條”指法紀。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振其綱條,端我甸服,黠吏屏氣,貪官窒慾。”《舊唐書·王翃傳》:“居憲司,雖不能舉振綱條,然以謹重知名。” 宋 蘇舜欽 《投匦疏》:“臣敢謂陛下之詔,體則正矣,而綱條未至。”
詞語分解
- 綱的解釋 綱 (綱) ā 提網的總繩。 事物的關鍵部分:大綱。綱領。綱目。綱要(.提綱;.概要)。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綱(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編號)。花石綱。生辰綱。 生物學分
- 條的解釋 條 (條) á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挂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
網絡擴展解釋
“綱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該詞源自《尚書·盤庚上》中的“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原指漁網的主繩(綱)與網眼(條)的從屬關系,後引申為法紀、制度的核心規範。核心含義強調社會秩序或管理體系中主次分明、層次清晰的規則體系。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佐證
-
唐代應用
柳宗元在《祭李中丞文》中寫道“振其綱條,端我甸服”,指通過整頓法紀來規範地方治理;《舊唐書》亦記載官員王翃“雖不能舉振綱條,然以謹重知名”,體現綱條作為官吏考核标準的功能。
-
宋代延伸
蘇舜欽《投匦疏》提出“綱條未至”,批評當時制度規範不夠完善,反映該詞已擴展至政策層面的系統性要求。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法度、綱紀、律令
- 反義詞:紊亂、無序
- 關聯比喻:常與“網在綱”的意象結合,強調核心規範對整體的統攝作用。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領域,形容制度體系的層級規範,例如:“企業管理的綱條明晰,方能高效運作。”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綱條”一詞從具體事物比喻發展為抽象制度概念,貫穿古代社會治理思想,其核心始終指向以主次分明的規則維系秩序這一核心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綱條(gāng tiáo)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拆分部首為“纟”和“條”,筆畫總共為11畫。綱條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現代漢字中有些字形與古時候的漢字有所不同,綱條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綱條」。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綱條是以“糸”為部首,“通”、“完”為聲旁,表達了物件中的綱要和細節的意思,用以表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細分的部分。
以下是關于綱條的例句:
1. 這本書的綱條清晰,容易理解。
2. 這個計劃的綱條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3. 這個會議的綱條已經确定,大家可以開始準備了。
綱條的一些組詞有:綱目、大綱、條目、綱要。與綱條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綱領、要點、重點。反義詞可為:細節、雜項、瑣碎。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