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纲条的意思、纲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纲条的解释

《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后以“纲条”指法纪。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振其纲条,端我甸服,黠吏屏气,贪官窒慾。”《旧唐书·王翃传》:“居宪司,虽不能举振纲条,然以谨重知名。” 宋 苏舜钦 《投匦疏》:“臣敢谓陛下之詔,体则正矣,而纲条未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纲条"是汉语中具有特定语义结构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原指渔网的"总绳与网目",《说文解字》释"纲"为"维紘绳","条"指"小枝",后延伸指事物的关键部分与细则。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特征使其成为古代社会治理的常用喻体。

二、词义发展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纲条"定义为"总纲与分条",强调系统性与层次性。其语义演变路径为:渔具构件→法律纲领(如《唐律疏议》中的刑律体系)→现代规章制度(如《民法典》的编章结构)。

三、现代应用 教育部《现代汉语应用规范》指出,该词在公文写作中特指"纲领性文件的具体实施细则",如《十四五规划纲要》配套的地方实施条例。在学术领域,则指代理论框架的核心命题与分支论点。

网络扩展解释

“纲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该词源自《尚书·盘庚上》中的“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原指渔网的主绳(纲)与网眼(条)的从属关系,后引申为法纪、制度的核心规范。核心含义强调社会秩序或管理体系中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规则体系。

二、历史用例与文献佐证

  1. 唐代应用
    柳宗元在《祭李中丞文》中写道“振其纲条,端我甸服”,指通过整顿法纪来规范地方治理;《旧唐书》亦记载官员王翃“虽不能举振纲条,然以谨重知名”,体现纲条作为官吏考核标准的功能。

  2. 宋代延伸
    苏舜钦《投匦疏》提出“纲条未至”,批评当时制度规范不够完善,反映该词已扩展至政策层面的系统性要求。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领域,形容制度体系的层级规范,例如:“企业管理的纲条明晰,方能高效运作。”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纲条”一词从具体事物比喻发展为抽象制度概念,贯穿古代社会治理思想,其核心始终指向以主次分明的规则维系秩序这一核心理念。

别人正在浏览...

拜时褊薄标新竪异不介入惨棘曹郎长寿嗔目川芎词谊带徒弟道不同不相为谋碇泊堤唐兜转黩誓儿拜公派国畿孤微还途还赠黄草黄茂虎视眈眈江心镜建华娇脆焦鬲蛟龙玉匣驾云跼天蹐地开晨连脚裤吏书銮舆腜腜蒙睃绵山苗而不秀柰子花内宾偏出朴远倩人憩馆扔货人细鬼大筛选赏美蛇蝎为心石瓠市邑霜朱殊途讨蹙天蹴田货天意先号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