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塞的意思、剛塞的詳細解釋
剛塞的解釋
剛健笃實。語本《書·臯陶谟》:“剛而塞。” 蔡沉 集傳:“剛而塞者,剛健而篤實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征》:“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君性安於善,質局方整,剛塞重厚。” 明 唐順之 《重修宜興縣學記》:“其器之備也,則自簡廉直溫剛塞恭願,至於中和孝友,皆能盡其微妙,而無有粗疎傲戾之氣。”
詞語分解
- 剛的解釋 剛 (剛) ā 硬,堅強,與“柔”相對:剛強。剛直。剛烈。剛勁(姿态、風格等挺拔有力)。剛健。剛毅。剛決。剛正不阿(?)。剛愎自用。 恰好,恰巧:剛剛(.恰好;.才)。剛好。 才:剛才。剛來就走。 姓
- 塞的解釋 塞 ā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活塞。塞子。 塞 à 邊界上險要地方: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塞 è 義同(一)①,用于若幹書面語詞:閉塞。阻塞。搪塞。
網絡擴展解釋
“剛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剛塞”指剛健笃實,形容人性格剛強且内在堅實可靠。該詞源自《尚書·臯陶谟》中的“剛而塞”,後由宋代學者蔡沈在《書集傳》中注解為:“剛而塞者,剛健而笃實也。”
詞源與文獻引用
-
經典出處
出自《尚書·臯陶谟》中臯陶提出的“九德”之一:“剛而塞”,強調剛強與笃實的結合。
-
曆代應用
- 三國時期劉劭《人物志·九征》:“剛塞而弘毅,金之德也”,以五行中的“金”比喻剛塞的品質。
- 宋代葉適在墓志銘中形容某人“質局方整,剛塞重厚”,突出其正直穩重的性格。
- 明代唐順之《重修宜興縣學記》用“剛塞恭願”描述士人應具備的德行。
語義演變
- 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剛健”(外在堅毅)與“笃實”(内在厚重)的雙重特質。
- 語境擴展: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氣質,常見于古代人物評價、德行論述等場景。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涉及傳統文化時,可作為描述人物性格的精準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及蔡沈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塞這個詞意思是勉強塞進,例如指把物體勉強地塞進某個地方或容器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剛塞的部首是力,總共有6筆。
來源:剛塞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确定,可能是民間語言逐漸形成的口語表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需要将物體勉強擠入某個地方的情況,所以逐漸産生了這個詞。
繁體:剛塞的繁體字為剛塞。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剛塞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所以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記錄。
例句:今天我買的東西太多了,箱子裡剛塞得進去。
組詞:勉強、塞進、擠入。
近義詞:勉力、硬塞、強行。
反義詞:順利、輕松。
以上就是關于剛塞這個詞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