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甄的意思、陶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甄的解釋

(1).比喻陶冶、教化。《文選·張華<女史箴>》:“茫茫造化,二儀既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 李善 注:“ 如淳 曰:陶人作瓦器謂之甄。”《晉書·樂志上》:“弘濟區夏,陶甄萬方。”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鎮》詩:“莫遣洪鑪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祿微堅砥礪,俗野急陶甄。”

(2).比喻造化,自然界。 宋 蘇轼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詩:“白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3).比喻君王。 五代 齊己 《送司空學士赴京》詩:“重謁往年金牓主,便将才術佐陶甄。” 明 薛蕙 《送楊石齋》詩:“累朝瞻翊戴,四海憶陶甄。”

(4).指權位或掌握權位的人。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遊詩·徐詩》:“君抱王佐圖,縱步淩陶甄。” 宋 王禹偁 《獻仆射相公》詩之二:“五年黃閣掌陶甄,憂國翻成兩鬢斑。”

(5).燒制陶器。《明史·職官志一》:“凡陶甄之事,有歲供,有暫供,有停減,籍其數,會其人,毋輕毀以費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陶甄”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核心含義

  1. 陶冶教化
    本義指制陶器時用旋盤塑形,引申為對人或社會的教化、培育。

    • 例:《晉書·樂志上》載“弘濟區夏,陶甄萬方”,指君王教化四方。
    • 唐代薛逢詩“九流人物待陶甄”,強調對人才的培養。
  2. 自然造化
    比喻自然界創造萬物的力量。

    • 蘇轼《寄題刁景純藏春塢》中“年抛造物陶甄外”,以“陶甄”代指自然規律。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君王或權位
    因制陶需掌控旋盤,故以“陶甄”暗喻統治者或權力核心。

    • 五代齊己詩“便将才術佐陶甄”,指輔佐君主;明代薛蕙“四海憶陶甄”,則指君王治理。
  2. 燒制陶器的本義
    原始含義指陶器制作工藝,如《文選》李善注引如淳言“陶人作瓦器謂之甄”。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文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甄

陶甄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意為陶器的制造工藝或技術。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陶字旁,右邊是貞字旁。陶字旁表示與陶器相關的事物,貞字旁表示純粹、完美。

陶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 陶:由四筆組成,先寫垂直的一橫,再寫從上到下的一撇,接着寫彎曲的一撇,最後寫水平的一橫。
- 甄:由六筆組成,先寫上面的一撇,再寫從上到下的一撇,然後寫水平的一橫,接着寫上面的一彎曲的一撇,最後寫下面的一撇。

陶甄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周禮·秋官 ·采》:“周宮有镂疏、陶甄、被氏之器。”繁體字為陶甄。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陶的古代寫法為陶,字形更簡化,少了後面的一橫。甄的古代寫法為甄,上面的一撇和一彎曲的一撇連在了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彎曲形狀。

陶甄一詞的例句:
1. 他在陶甄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詣。
2. 陶甄技術的精湛使得這個陶器非常珍貴。

陶甄的一些相關詞彙:
- 組詞: 陶瓷、陶藝、陶罐。
- 近義詞: 陶瓷制作、制陶。
- 反義詞: 破碎、破損。

總結來說,陶甄是指陶器的制造工藝或技術,其字形由陶字旁和貞字旁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陶(4筆)和甄(6筆),繁體字為陶甄。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陶的字形更簡化,甄的字形更為彎曲。陶甄一詞可以用于描述陶器制作的工藝和技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