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絡的意思、經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絡的解釋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中醫指人體内血氣運行通路,包括主幹和分支

詳細解釋

(1).亦作“ 經落 ”。中醫學名詞。經脈和絡脈。是人體中内屬髒腑、外絡肢節、運行氣血、聯繫全身的通路。經脈為縱行幹線,絡脈為橫行分支。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别、十五絡脈、孫絡、十二經筋及十二皮部等。《素問·三部九候論》:“血病身有痛者治經絡。”《漢書·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經維絡,别下於三焦、膀胱” 唐 張守節 正義:“言經絡下于三焦及膀胱也。” 明 宋濂 《醫家十四經發揮序》:“學醫道者,不可不明乎經絡。”

(2).比喻縱橫。 宋 葉適 《煙霏樓記》:“碎坡叢岫,靡迆連接,淺泉細石,經絡田畔。”

(3).方言。訣竅;花樣。《何典》第二回:“ 形容鬼 也不懂打官司經絡,茫茫無定見的。” 魯迅 《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經絡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體内運行氣血、聯絡髒腑官竅、溝通内外環境的通路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字義解析
    • 經:如織布機縱向的主線,指貫穿全身的主幹,多循行于深部。
    • 絡:指橫向分支的網絡結構,遍布體表及髒腑之間。

  2. 系統構成
    包括十二經脈(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奇經八脈(如任脈、督脈)及無數細小的絡脈。

二、核心功能

  1. 氣血運行
    作為氣血的傳輸通道,維持生命活動能量供應。
  2. 聯絡調控
    連接五髒六腑與肢體官竅,形成整體性生理調節網絡。
  3. 感應傳導
    可傳遞病理信號(如疼痛)并反映髒腑狀态,為針灸診療提供依據。

三、發現與認知

  1. 傳統視角
    通過修煉者"内觀返照"感知氣脈運行軌迹,如李時珍《奇經八脈考》記載的實證方法。
  2. 現代诠釋
    部分研究認為與神經-内分泌-免疫網絡存在關聯,但尚未形成科學共識。

四、臨床應用

作為針灸、推拿的理論基礎,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對應經絡,達到治病養生效果。例如足陽明胃經與消化系統疾病關聯密切。

知識擴展:經絡學說形成于《黃帝内經》,發展過程中融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其本質仍屬傳統生命認知體系,與西醫解剖學存在顯著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英文名:經絡

經絡(jīng luò)是起源于中國的一個詞彙,具有豐富的意義。它可以用于多個領域,包括中醫學、養生、禅修等。在中醫學中,經絡指的是人體内部的一種能量循環系統,通過它可以調節和平衡人體的氣血流動。而在養生和禅修上,經絡則指的是人體内部的能量通道,通過保持經絡的暢通來提升身心的健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經”字的部首是豎,總共有8筆,拆分出來的部首是田。“絡”字的部首是網,總共有9筆,拆分出來的部首也是網。

來源和繁體:

“經絡”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據研究,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另外,經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經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存在一些變化。例如,“經”字在古代的寫法是“經”,它由17個筆畫組成,比現代的寫法要多。而“絡”字在古代的寫法是“絡”,由12個筆畫組成。

例句:

1. 學習養生知識可以幫助你了解經絡的運行方式。

2. 中醫認為,經絡是身體健康和平衡的關鍵。

組詞:

經絡系統、經絡學、經絡按摩、經絡疏通、經絡養生等。

近義詞:

經脈、氣脈、筋絡

反義詞:

斷絕、阻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