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wkward]∶處于兩難境地無法擺脫
處境尴尬
尴尬的局面
這一來,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話怎麼說呢!——《百合花》
(2) [embarrassed]∶行為、态度不正常的
潘虎顯得有些尴尬:“我是自己豎竿子的。”——《潘虎》
尴尬人
神情尴尬
(3) [clandestive;sneaking]∶鬼鬼祟祟,不正派
卻才有個東京來的尴尬人,在我這裡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水浒》
(1).行為、态度不正常。《說文·尢部》:“尲,尲尬,行不正也。” 段玉裁 注:“今 蘇州 俗語謂事乖剌者曰尲尬。”《水浒傳》第十回:“卻才有個 東京 來的尷尬人,在我這裡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 沙汀 《老煙的故事》:“至少他是平靜下來了,沒有那種坐立不安的尴尬神情。”
(2).處境困難或事情棘手,難以應付。 元 王伯成 《哨遍·贈長春6*宮雪庵學士》套曲:“謾赢得此身良苦,家私分外,活計尷尬。”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戴監生》:“汝牂羝不辨,香臭不分,有何尲尬,其恃汝母為護符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尴尬漢語 快速查詢。
"尴尬"的漢語詞典釋義
"尴尬"是漢語中表示處境為難、行為不自然的形容詞,其釋義可從以下維度展開:
基本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尴尬"為"處境困難或事情棘手,難以處理"或"神态不自然"(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例如:"會議冷場時,主持人感到十分尴尬。"
詞源與結構分析
該詞為雙聲聯綿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原指"行為不正"。《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逐漸演變為描述進退兩難的狀态(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語義擴展
現代漢語中,"尴尬"衍生出三層含義:
實際用例中的語境特征
在語用層面,常與"處境""局面""表情"等詞語搭配,如《圍城》中"方鴻漸的尴尬,像梅雨天的潮氣,揮之不去"(來源:錢锺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近義與反義詞辨析
近義詞"窘迫"側重經濟或時間的緊迫,而"尴尬"更強調心理層面的難堪;反義詞"從容"則體現鎮定自若的狀态(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
“尴尬”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人在某種情境下感到難堪、窘迫或不自在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因言行失當、處境不利或意外事件,導緻心理上的局促不安。例如:當衆說錯話的尴尬、衣服穿反的尴尬。
若需更多語言學分析,建議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語料庫案例。
暗白傍邊兒丙科筆匣博施産穑車挽楚音蹙鞠膽憷大農彫流地震帶蛾蝶割發共管公糧寡刻廣寒仙子過長河隍講辯甲乙問伎苛經苑寖劇金蘭小譜金徒赍議沮厄駃馬砬礘類如廉憲祿令淪敗民族區域自治念青唐古拉山脈平心而論前口兒起卸鏚钺驅翦升滅試圖率直順賴嘶酸歲荒天津學生會聯合報提壺蘆瓦散韋袍文筆匠污膩項城仙尉小泰稀巴爛謝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