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指的俗名。《左傳·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動”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雲:“﹝食指﹞俗所謂啑鹽指也。”
“啑鹽指”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食指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啑鹽指”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訓诂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參考《左傳》及漢唐注疏。
啑鹽指是指在古代,為了檢驗鹽的純度和質量,人們将鹽在舌尖舔一口後,用手指示上,判斷鹽的味道和質量。所以,啑鹽指成為了“品嘗”或“嘗試”的意思。
啑的部首是口,拆分後可以看到“口”和“夕”的組合。鹽的部首是钅(金的變形),拆分後可以看到“钅”和“艮”的組合。
《啑鹽指》這個詞最早出自于《增廣賢文》這本古代讀物,用來形容品嘗食物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啑”字的結構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寫漢字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一種古代漢字寫法中,鹽的部首可以寫成“钅”和“舌”的組合,鹽的字形更加扁平。而啑的字形則略有不同,許多古籍上将啑寫作“嗍”。不過,現代使用的“啑”字是經過簡化後的寫法。
1. 他舔了一下碟子上的醬料,啑了啑鹽指,表示食物的味道不錯。
2. 她小心地啑了啑鹽指,然後才喝下湯。
組詞:啑食、啑茶、啑嘗
近義詞:品嘗、嘗試、試吃
反義詞:放棄、摒棄、不嘗試
希望這些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