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燧的意思、改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燧的解釋

猶改火。燧,古代取火的器具。 唐 駱賓王 《螢火賦》:“逝将歸而未退,忽欲去而中留,入槐榆而焰發,若改燧而環周。” 宋 司馬光 《二月中旬呈錢君倚》詩:“不知有青春,倐忽已改燧。”參見“ 改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改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取火習俗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改燧”即“改火”,指古代按季節更換取火木材的習俗。其中“燧”是古代取火的工具(如鑽木取火用的木材),因此“改燧”字面意為更換取火材料或火種。

詳細解析

  1. 曆史背景
    古人認為不同季節需用不同木材取火,以順應自然規律。例如《周禮》記載“四時變國火”,即春取榆柳、夏取棗杏等,這一習俗被稱為“改火”或“改燧”。

  2. 文學引用
    唐代駱賓王在《螢火賦》中寫道:“若改燧而環周”,以“改燧”暗喻時間推移或季節更替;宋代司馬光詩“倐忽已改燧”也借其表達時光流逝。

  3. 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改燧”解釋為“改正錯誤”,可能是因“燧”與“燧石”的堅硬特性引申而來,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主流釋義仍以“改火”為核心。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文學創作中,描述時間變化、季節輪轉,或借喻事物更疊。例如:“歲月如改燧,倏忽已三秋。”


注:若需了解“改火”的具體木材分類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周禮》《論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改燧(gǎi su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改變、重新定義石鎖(火石)。下面是關于改燧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改燧的部首是火(huǒ)字旁,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改燧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哀公三年》一書中,哀公三年,楚國的楚厲王下令要改良石鎖,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繁體:在繁體字中,改燧的寫法為「改燧」。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改燧字的構造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他們希望能夠改燧石鎖的形狀,使其更易于使用。 組詞:改燧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獨立存在,無特定的組詞要求。 近義詞:石鎖更動,燧改,鎖石。 反義詞:原燧。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