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屬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的綱領性文件。由傑弗遜等起草。1776年7月4日在大陸會議上通過。宣告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組成獨立的美利堅合衆國。以後,7月4日成為美國國慶日。
“獨立宣言”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但最核心的指代對象是美國《獨立宣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這是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統治、成立美利堅合衆國的綱領性文件,于1776年7月4日通過,标志着美國正式獨立。7月4日因此成為美國國慶日。
核心内容與思想
曆史背景與策略
起草時,富蘭克林有意選擇南方代表傑斐遜主筆,以團結南方殖民地共同對抗英國。
在非曆史語境中,該詞可泛指個人或團體宣告自主權、擺脫外部控制的行為或聲明,例如:
《獨立宣言》是指一份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公開聲明,它用于國家或組織正式宣布獨立狀态,闡釋獨立的原因、目的和立場。
《獨立宣言》這個詞可以分解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獨:犬部(犬字旁),五畫
立:立部,五畫
宣:宀部,宀字蓋頭,十畫
言:讠部,讠字邊上有三個短點,七畫
《獨立宣言》一詞最早出現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中,當時美國殖民地宣布與英國的殖民統治徹底獨立。
《獨立宣言》是對《獨立宣言》的繁體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獨立宣言》可寫作「獨立宣言」。
以下是一個使用《獨立宣言》的例句:
美國的《獨立宣言》是一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曆史文件。
《獨立宣言》可以通過與其他詞組合形成以下詞組:
獨立、宣言
與《獨立宣言》意思相近的詞有:
獨立聲明、宣示獨立
與《獨立宣言》意思相反的詞有:
依附、歸屬、附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