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质的意思、赋质的详细解释
赋质的解释
天赋资质。 明 宋濂 《赠梁建中序》:“余也赋质凡庸,有志弗强。” 明 高攀龙 《<朱子节要>序》:“学者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故赋质各别,成德亦殊。” 明 冯梦龙 《<石点头>序》:“且夫天生万物,赋质虽判,受气无别。”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视角下的“赋质”释义
“赋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赋”与“质”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
“赋”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说文解字》释“赋”为“敛也”,指征收(赋税)。其字形从“贝”(代表财物),从“武”(代表以武力为后盾的强制力),本义与征收赋税相关。
- 核心引申义: 由“征收”引申出“给予”、“授予”、“赋予”的含义。这是“赋质”一词中“赋”所取的核心意义,指上天、自然或某种力量所给予的。
-
“质”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说文解字》释“质”为“以物相赘”,指抵押。其字形从“贝”(代表财物),从“斦”(斤斤计较),本义与抵押财物以求信有关。
- 核心引申义: 由抵押物作为“信物”、“保证”,引申出“本体”、“根本”、“禀性”、“资质”、“本质”的含义。这是“赋质”一词中“质”所取的核心意义,指人或事物内在的、根本的性质或禀赋。
-
“赋质”的合成词义:
将“赋”(给予)与“质”(本质、禀性)结合,“赋质”意指:
- 天赋的本质或禀性: 指人或事物与生俱来的、由上天或自然所赋予的根本性质、资质、禀赋。
- 先天获得的特质: 强调这种特质是出生时或形成时就已具备的,而非后天习得。
-
经典文献例证:
- 虽然“赋质”作为固定合成词在古代典籍中不如单字“赋”或“质”常见,但其概念广泛存在于古人的思想中。例如,《文心雕龙·诠赋》提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这里的“体物”就包含描绘事物本质之意,暗含对事物“赋质”的理解。更核心的哲学思想可见于《庄子·骈拇》:“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其中“性命之情”即指天赋的本性与真情,与“赋质”概念相通。
“赋质”意指人或事物由上天、自然或某种根本力量所赋予的内在本质、根本禀性或先天资质。它强调这种特质是与生俱来、先天形成的核心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赋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天赋资质,即与生俱来的禀赋或特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fù zhì(注音:ㄈㄨˋ ㄓˋ)。
- 构成:由“赋”(赋予)和“质”(本质、资质)组合而成,强调先天赋予的资质或特性。
2.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的先天禀赋或事物的本质特性。例如:
- 明代宋濂提到:“余也赋质凡庸,有志弗强。”(我的天赋资质平凡,志向难以实现)。
- 高攀龙在《朱子节要》序中写道:“学者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故赋质各别,成德亦殊。”(因天赋不同,学者成就各异)。
3.补充说明
- 部分资料(如)提到“赋质”可表示“赋予某物特定性质”,但这一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4.相关引用
- 明代冯梦龙《石点头》序:“天生万物,赋质虽判,受气无别。”(万物本质不同,但根源一致)。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可参考汉典或《赠梁建中序》。
别人正在浏览...
北曲惨惨撑天拄地楮令出溜大尹得天多晶体俄测纷纭夫己氏府臧敷藻概赅隔板隔舱怪变惯性诡品鹤惊河清社鸣黄泥坂搰拉金舌蔽口酒菓激醒空僞邋遢鬼良桐利官里邻犂然幕府制度浓荫鉟金剖毫析芒千叮咛万嘱咐的解释切玉请隧柔嫩若而扫箨煞场山丛扇摇疏材四月诵叹宿惑岁华所向皆靡土坪忘迹踒折屋子闲伴象俎掀舞枵枣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