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賤的意思、疏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賤的解釋

亦作“疎賤”。1.指關系疏遠、地位低下的人。《韓非子·主道》:“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漢書·梅福傳》:“博覽兼聽,謀及疏賤。”《晉書·熊遠傳》:“求才急於疏賤,用刑先於親貴,然後令行禁止,野無遺滞。” 唐 白居易 《揀貢橘書情》詩:“踈賤無由親跪獻,願憑朱實表丹誠。” 宋 陸遊 《辭免賜出身狀》:“重念某一介疏賤,行能無取。”

(2).謂關系疏遠,地位低下。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疏賤者奮飛以擇木,縶制者曲從而朝隱。” 宋 蘇洵 《上皇帝書》:“臣聞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議,為其疏賤而無嫌也。” 清 陳維崧 《水龍吟·上觀察金長真先生》詞:“伏謁辭疎賤,況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遠輕視。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卷下:“蓋 元 朝任官,惟尚門第,非國人右族,不輕授以爵位,至於南産,尤疎賤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賤”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多層面的含義: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釋義

  1. 指關系疏遠、地位低下的人
    作為名詞使用時,表示那些在社會關系或階層中處于邊緣地位的人群。例如《韓非子·主道》提到“雖疏賤必賞”,強調即使對這類人也要公正對待。

  2. 形容關系疏遠且地位低下
    作形容詞時,描述人際關系的疏離與身份的低微。如晉代葛洪《抱樸子》中“疏賤者奮飛以擇木”,指地位卑微者通過努力改變境遇。

  3. 表示疏遠輕視的行為
    作為動詞,指主動冷落或輕視他人。明代瞿佑《歸田詩話》提到元代對南方人的輕視,稱“尤疎賤之”,即刻意疏遠。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五、近義與反義

“疏賤”既可用于描述社會地位或人際關系的狀态,也可指向具體的輕視行為,其内涵隨語境變化。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韓非子》《晉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賤》是什麼意思

《疏賤》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輕視、看不起、不重視貧賤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賤》的拆分部首是疒(疔部),筆畫數為9畫。

來源

《疏賤》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周頌·定之方中》篇中,其中有一句“疏賤君子,萬歲如陳”。後來,《疏賤》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繁體

《疏賤》的繁體字為「疏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疏賤》在古時寫法中,将疒部的左上角劃為「㐃」,右下角劃為「匚」,形狀略有不同。

例句

他真是個看不起窮人的人,整天對疏賤的人冷嘲熱諷。

組詞

疏賤心态、疏賤态度、疏賤待人

近義詞

輕薄、唾棄、鄙視

反義詞

看重、重視、尊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