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授田的意思、授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授田的解釋

古時按戶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貢法, 殷 的助法, 周 的徹法。田為公有,受田者向國家納稅。年老及身故,還田。 唐 代亦實行授田法,其制有異前代。《舊唐書·食貨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則更以給人。”《新唐書·食貨志一》:“狹鄉授田,減寬鄉之半。” 清 朱大韶 《實事求是齋經義·無職事者與無職者辨》:“《冢宰》謂之閒民者,閒非遊手之謂,蓋民之未授田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授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土地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國家将公有土地按戶或人口分配給民衆耕種,并在特定條件下收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授田”指國家将土地授予民衆的制度,主要特點包括:

  1. 土地公有: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或官府,民衆僅有使用權。
  2. 按戶/丁分配:夏商周時期按戶分田,唐代則細化到“計丁授田”。
  3. 納稅義務:受田者需向國家繳納賦稅,如夏代“貢法”、商代“助法”、周代“徹法”。
  4. 歸還機制:受田者年老或去世後,土地需歸還國家重新分配。

二、曆史演變

朝代 制度名稱 特點
貢法 按戶分田,繳納定額谷物
助法 借民力耕種公田,收獲歸官府
徹法 按土地産量征收十分之一稅
授田法 分“世業田”(可繼承)和“口分田”(身故收回),狹鄉減半分配

三、延伸含義

在成語中,“授田”可比喻授予權力或職責(如“授田千頃”表獎賞功績),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文學語境。

如需了解具體朝代實施細則,可參考《舊唐書·食貨志》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授田

授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手和田,筆畫總數為11。

授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中國,土地被認為是國家和皇帝賜予百姓的神聖財産,所以授田即是将土地分配給農民進行耕作的行為。

授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以授田為例,古時候經常将它寫成「授予冖田」,其中「冖」是一個覆蓋部首,表示授予,而「田」表示土地。這種寫法經曆了演變,最終化簡成現代的「授田」形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與「授田」相關的組詞有:授地、田地、田畝、授予、耕田、農田等。

授田的近義詞為分田、分配土地、分田地,反義詞則是奪田、剝奪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