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甑的意思、釜甑的詳細解釋
釜甑的解釋
釜和甑。皆古炊煮器名。《孟子·滕文公上》:“‘ 許子 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 朱熹 集注:“釜,所以煮;甑,所以炊。”《史記·項羽本紀》:“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丑狐》:“室中擲石如盆,門窗釜甑,無復全者。”
詞語分解
- 釜的解釋 釜 ǔ 古代的一種鍋:釜底抽薪。破釜沉舟。 中國春秋戰國時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标準不一。 筆畫數:; 部首:金; 筆順編號:
- 甑的解釋 甑 è 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甑塵釜魚。 〔甑子〕現在蒸飯用的木制桶狀物,有屜而無底。 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曲頸甑。 筆畫數:; 部首:瓦;
網絡擴展解釋
“釜甑”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組合炊具,由“釜”和“甑”兩部分構成,主要用于煮、蒸食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功能
- 釜:相當于現代的鍋,用于煮水或食物,多為圓底(如、6)。
- 甑:底部帶孔的蒸具,置于釜上,利用蒸汽蒸熟食物(如、6)。兩者結合可實現“下煮上蒸”的烹饪方式。
-
曆史文獻記載
- 《孟子·滕文公上》提到“以釜甑爨”,朱熹注釋“釜所以煮,甑所以炊”,明确兩者的分工(、5)。
- 《史記·項羽本紀》中“破釜甑”的典故,亦印證其作為日常炊具的廣泛使用(、5)。
-
文化意義與演變
- 成語“甑塵釜魚”形容窮困潦倒(甑積灰、釜生魚),側面反映其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 隨着時代發展,釜甑逐漸被現代廚具取代,但仍是研究古代飲食文化的重要物證()。
補充說明:甑的材質存在差異,部分文獻描述為木制(、3),也有陶制記載(),可能因地域或朝代不同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釜甑》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指的是鍋和簸箕這樣的廚房用具。它拆分的部首為“金”和“田”,其中“金”是表示金屬的意思,而“田”是表示土地的意思。根據筆畫計算,這個詞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字形為「釡甑」。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釡甑」的第一個字「釡」是指大型的鍋狀容器,而第二個字「甑」是指類似篩子的廚房用具。
下面是一些關于《釜甑》的例句:
1. 廚房裡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釜甑。
2. 媽媽用釜甑将米篩幹淨了。
3. 姥姥的廚房裡有很多古老的釜甑。
《釜甑》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如「釜子」(指小型鍋狀容器)、「釜底抽薪」(指做事的根基)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鍋具」、「餐具」等,而反義詞可以是「盤子」、「碗筷」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