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笛的意思、聞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笛的解釋

魏 晉 之間, 向秀 與 嵇康 、 呂安 友善, 康 安 為 司馬昭 所殺, 秀 經 嵇康 山陽 舊居,聞鄰人笛聲,感懷亡友,作《思舊賦》。後因以“聞笛”為悼念故人之詞。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獨 莊周 ;聞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複古 《舟行往吊故人》詩:“倚篷思往事,聞笛為凄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笛"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聞笛"定義為"聽見笛聲"的直義表達,屬于動賓結構的文言短語。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世說新語·任誕》記載"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展現古代文人雅士的聽覺審美情趣。

二、文學典故 特指向秀《思舊賦》的經典意象。《晉書·向秀傳》記載嵇康臨刑前"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其友向秀後經故廬時"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觸發追思亡友的悲怆之情。此典故成為悼亡懷舊的典型符號,如李商隱《聞歌》中"氣盡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即化用此典。

三、引申象征 在唐詩中衍生出多重隱喻:既可指代戰亂中的離愁别緒(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也可象征隱逸情懷(如王維《過始皇陵》中"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現代學者李健(2018)在《唐詩意象研究》中指出,該意象群構成中國詩歌"聽覺審美範式"的重要支點。

主要參考資料: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世說新語校箋》徐震堮校注本 李健《唐詩意象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聞笛”是一個具有文學典故的詞語,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傳統文學中的典故

  1. 來源與背景
    源自魏晉時期向秀悼念嵇康、呂安的故事。嵇康、呂安被司馬昭殺害後,向秀途經嵇康舊居,聽到鄰人笛聲,感懷亡友,寫下《思舊賦》。後世因此以“聞笛”代指對故人的深切悼念。

  2. 文學引用
    唐代盧照鄰在《南陽公集序》中以“聞笛而悲”呼應此典,宋代戴複古《舟行往吊故人》亦用“聞笛凄然”表達哀思。

二、現代延伸含義

周傳雄的歌曲《聞笛》借用此意象,收錄于1992年專輯《花花世界》,賦予其音樂化的情感表達。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提到“聞笛”出自《詩經》,指“聽到笛聲即行動”,但此說法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可能為誤傳或另一語境下的引申。

傳統語境中,“聞笛”多用于文學悼亡;現代則偶見于藝術創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思舊賦》原文或相關詩歌評注。

别人正在浏覽...

悲絲染閉掃滄海人陳刍乘間抵隙撮拾膽志大叔電照風行東樞二大流發迹變泰飯唅飛鱗風痱佛說高鑒觥酧官戲觀音大士古方貴職黑炭皇流華山畿虎脊見背煎服基本原則誡語迥絕嫉閑妒能居止鲲雞曆録馬蟬美成綿薆滅除耐普爾跑突千金一諾籤帙棄地遒越人名詩如或殊尊探伺榻直天秉體溫投効秃巾完勁慰睯亹亹儛女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