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的意思、大政的詳細解釋
大政的解釋
(1).國家政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吾子為 魯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 張説 獨排 太平 之黨……前後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凡三十年。”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議。”
(2).猶善政。《國語·晉語八》:“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 韋昭 注:“大政,美大之政。”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政的解釋 政 è 治理國家事務:政治。政府。政黨。政權。政綱。政策。政令。政績。政見。政客(為個人或某一集團利益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政局。政變。參政。議政。 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財政。郵政。民政。 家庭或集
網絡擴展解釋
“大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國家政務
指國家的重要政務或重大政治事務,通常與治理國家相關。例如: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意為執掌國家政務需謹慎)。
- 唐代劉肅《大唐新語》中提及張說“前後三秉大政”,即多次執掌國家大權。
-
善政、美政
指良好的政治舉措或治理方式,強調政策的正面效果。例如:
- 《國語·晉語八》:“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韋昭注:“大政,美大之政”)。
二、用法與示例
- 古代典籍:多用于文獻中描述治國理政的職責或成效,如“秉大政”“任大政”等表述。
- 現代造句:
“公營事業在極大政府目标函數下,應實行部分民營化策略。”(體現國家政務層面的決策)。
三、補充說明
- 拼音:dà zhèng(注音:ㄉㄚˋ ㄓㄥˋ)。
- 結構:單字“大”表重要,“政”指政務,合稱強調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左傳》《國語》等文獻,或上述标注的搜索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政(dà zhè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國家的大政策、大政治。它的部首是⼤(dà)字的部首⼤,總共有三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字和政字組成的複合詞。
關于繁體字,大政的繁體字也是「大政」。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大政被寫作「大政」。此外,古代文獻中,一些人可能會将政字寫作「政」而非現代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政的例句:
1. 國家的大政是穩定和繁榮的基石。
2. 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大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
3. 這個政黨的大政方針備受争議。
一些與大政相關的詞彙和短語包括:政策、政治、政府、治理、大政方針等。
近義詞可以有:國策、國政、中央政策等。
反義詞可以有:小政、微政、個人政策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