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書的意思、符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書的解釋

(1).符箓。《後漢書·劉焉傳》:“初,﹝ 張魯 ﹞祖父 陵 , 順帝 時,客於 蜀 ,學道 鶴鳴山 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吾家巫覡禱請,絶於言議,符書章醮亦無祈焉。”

(2).指記載符箓的書籍。《太平廣記》卷一引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鍊形……厭勝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

(3).官符文書。《南史·謝方明傳》:“ 江 東人戶殷盛,風俗峻刻,強弱相陵,姦吏蜂起,符書一下,文攝相續。” 唐 李商隱 《有感》詩之一:“證逮符書密,辭連性命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書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文獻記載與宗教文化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古代行政文書體系 符書最早指古代朝廷用于傳達命令、調兵遣将的憑證文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符契文書」,包含符節與诏令雙重屬性。其形制包含竹使符、銅虎符等類别,需與存根契合方生效,如《後漢書·窦融傳》記載「诏書符節,皆得秉持」,體現了古代行政制度的信用憑證功能。

二、道教釋義:靈性符號載體 在道教文化中,符書特指以朱砂繪制神秘圖文的符箓。《道教文化大辭典》指出符書由「雲篆」「靈符」「神印」三要素構成,被視為溝通天地的媒介。其書寫需遵循「依科演法」的儀軌,如五嶽真形圖、太上老君符等,具有驅邪治病、祈福禳災的宗教功能。

三、曆史語義演變 該詞經曆從行政文書到宗教法器的詞義擴展。漢代《說文解字》側重其「信物」本義,至魏晉《抱樸子》已出現「丹書符字」的宗教化表述。現代漢語中,行政符書隨制度演變消亡,而道教符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仍在特定語境中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符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符箓(道教咒文)
    指道教用于驅邪、祈福的神秘圖形或文字。如《後漢書·劉焉傳》記載張陵在鶴鳴山“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也提到“符書章醮”的宗教用途。

  2. 記載符箓的書籍
    特指道教經典中記錄符咒的文獻。例如《神仙傳·老子》提到“符書七十卷”,說明其作為典籍的功能。

  3. 官符文書(古代公文)
    指官府發布的正式文件。《南史·謝方明傳》記載“符書一下,文攝相續”,唐代李商隱詩中也有“證逮符書密”的描述,均體現其行政屬性。

二、語境應用

三、語義關聯

近義詞:符箓、咒文、公文
反義詞:白話(與符箓的隱晦性相對)、私信(與官文書的公開性相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顔氏家訓》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時白毫相柏路把交變轉毖勞炳文顫掉傳世賜官寸兵尺鐵電瓶都無頓戢獨聞費隱風蓋幹晷甘肅根稈庚信勾檢狗心狗行貴孽固倫國馬豪膽鶴情河役甲父鑒奧迹相開河誇誕款笃荖濃溪憐恤料整臨當靈鲛立人達人馬價銀子面積龐眉皓首配手起除秦娥親交睿智梢當升任聖譯陶白吐法兔盧外財枉突徙薪溫良忍讓下凡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