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戢的意思、頓戢的詳細解釋
頓戢的解釋
停息,止息。 明 屠隆 《溟海波恬賦》:“ 陽侯 頓戢其惡風, 靈胥 不鼓其狂波。”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戢的解釋 戢 í 收斂,收藏:戢翼。戢影。載戢幹戈(把兵器收藏起來)。 止,停止:戢怒。戢鱗(喻蓄志待時)。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dùn jí,意為停息、止息。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二、出處與例句
明代屠隆《溟海波恬賦》中曾用此詞:“陽侯頓戢其惡風,靈胥不鼓其狂波。” 此句描述風浪平息之景,通過“頓戢”強調自然力量的收斂。
三、相關延伸
- 該詞結構為并列式合成詞,“頓”含停止義,“戢”本義為收斂兵器(如《詩經》中“載戢幹戈”),組合後引申為平息。
- 現代相近詞彙有“停歇”“止息”等。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網絡釋義,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劢(頓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頓劢(頓戢)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思是停止或結束動作,表示突然間止住或停息。它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現象在瞬間終止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劢(頓戢)的拆分部首是「⺶」(手),「戈」(戈),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頓劢(頓戢)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很早就存在于漢字中,它的繁體形式為「頓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頓劢(頓戢)的形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描述:「⺶」像是手的形狀,「戈」則像是一把戈的形狀,兩者結合即為頓劢(頓戢)的古代書寫形式。
例句
1. 他突然停下來,頓劢在原地。
2. 戰鬥結束後,整個場景頓劢了下來。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頓劢可與其他詞彙組合,例如:頓劢不前、頓劢不停、頓劢不已等。
近義詞:頓劢的近義詞有停頓、暫停、突然停止等,它們都表示某種動作突然間的停止。
反義詞:頓劢的反義詞可以是繼續、持續、延續等,它們表示某種動作或現象的持續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