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戢的意思、頓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戢的解釋

停息,止息。 明 屠隆 《溟海波恬賦》:“ 陽侯 頓戢其惡風, 靈胥 不鼓其狂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戢(dùn jí)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用例兩方面考釋:

一、核心釋義

  1. 停駐收斂

    指軍隊或車馬停止行進并收斂行裝,強調行動的中止與整頓狀态。

    例:《後漢書·窦融傳》載:“軍旅頓戢,幹戈載戢。”描述軍事行動暫停、兵器收存的場景。

    (來源:《後漢書》卷二十三)

  2. 隱伏藏匿

    引申為事物暫時隱匿、潛藏不顯。

    例: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言:“風波頓戢,隱見有時。”喻指動蕩平息後歸于隱蔽。

    (來源:《明儒學案》卷十二)

二、字義分解

三、典籍佐證

  1. 軍事語境

    《資治通鑒·唐紀》載:“突厥頓戢邊塞,伺隙而動。”指軍隊屯駐邊境伺機行動。

    (來源:《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三)

  2. 自然隱喻

    明代宋濂《燕書》雲:“狂飙頓戢,草木偃息。”以風停喻動蕩平息。

    (來源:《宋學士文集》卷七十三)

四、現代延伸

今多用于書面語,形容動态中止後的收斂狀态,如“喧嚣頓戢”表喧鬧驟停。此詞保留古漢語凝練特征,常見于文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頓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dùn jí,意為停息、止息。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二、出處與例句 明代屠隆《溟海波恬賦》中曾用此詞:“陽侯頓戢其惡風,靈胥不鼓其狂波。” 此句描述風浪平息之景,通過“頓戢”強調自然力量的收斂。

三、相關延伸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網絡釋義,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笳案衍巴盧巴人奔訃編戶齊民超群出衆癡耍充饑出售登踐電老虎電視會議鼎味反抗番下福禮趕車甘寝感事何與轟然畫稿混然一體昏世狡滑記睹汲汲搖搖康居廉順録科露水相逢毛錢兒麻尗面片兒民學某些人内厚排除婆老牽郎郎籤疏千依萬順青簾親姻期盼铨臣沙苑申析舍卻恕諒舒顔輸轉貪觊潭帖陶性調弦理萬民通業刎脰五識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