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無的意思、都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無的解釋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鹧鸪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鬥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注:“‘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内多篡弑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無”的漢語詞典釋義

“都無”是古漢語中的否定副詞短語,意為“完全沒有”“絲毫不見”,強調絕對否定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全無;毫無

    • 表示對事物存在或狀态的徹底否定,如:

      “白發被兩鬓,肌膚不複實。都無世上懷,方入醉鄉遊。”(陶淵明《責子》)

      (此處“都無”指全然沒有世俗牽絆。)

  2. 亦作“了無”

    • 在部分文獻中與“了無”互通,表“全然不”之意,如:

      “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都無餘濕。”(《世說新語·政事》)

      (描述積雪融化後地面毫無殘留濕痕。)


二、語法功能


三、典籍用例

  1. 《漢語大詞典》:

    “都無:全無。晉陶潛《責子》詩:‘都無世上懷,方入醉鄉遊。’”

  2. 《世說新語》:

    謝公時,兵厮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雲:“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引申“都無”語境中的包容與否定辯證。)


四、近義辨析

詞彙 差異 例句
都無 強調“完全無” 聽事前都無餘濕。
略無 側重“幾乎無” 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了無 同“都無”,多表心境 了無生趣。

參考文獻來源:

  1. 陶淵明《責子詩》(收錄于《陶淵明集》)
  2. 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卷,第101頁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都"字條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可參考漢典詞條“都無”,但内容需核驗原書。)

網絡擴展解釋

“都無”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用法與例句

3.語法特點

4.權威來源

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古典文學注解或語言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哀版心本宮奔離别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教而殺車書疇懷床上疊床楚歌四面踮踵彫鎸雕栊嫡脈東岩妨紊鋒車關節炎詭妄好管閑事滑軌畫卵雕薪回流輝榮虎溪三笑建號教研室解怠棘鈎激進看望兩川列火離間臨到犂鼠籠蔥漏師洛陽紙貴磨渲鳥集鱗萃前邁巧事騎軍榮辱善刀盛景神武霜锷肆侮太始套子朓朒踢斷門檻蛙鳴鸱叫誤解相見恨晚享食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