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無的意思、都無的詳細解釋
都無的解釋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鹧鸪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鬥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注:“‘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内多篡弑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都無”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dōu wú(注音:ㄉㄡ ㄨˊ)。
- 含義:表示“倘無”“若無”,即“如果沒有”或“假使沒有”。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文言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2.用法與例句
- 古典文學中的用例:
- 宋代辛棄疾《鹧鸪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中寫道:“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鄧廣銘箋注解釋為:“‘都無’當作‘倘無’解”,即假設沒有晉宋之間的紛争,陶淵明便是上古時代的高士。
- 現代引用:
- 如席慕蓉在散文中提到:“任何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都無可避免地被矮化窄化成為一種極表面的奇風異俗了。” 此處“都無”可理解為“若沒有(深入了解)”。
3.語法特點
- 假設性連詞:常用于引出假設條件,後接結果或推論。
- 文言特征:常見于詩詞、古文,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語境。
4.權威來源
- 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收錄該詞,釋義一緻,辛棄疾詞例及箋注進一步佐證其用法。
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參考古典文學注解或語言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無》這個詞的意思
《都無》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沒有一切”,是表示全無、一無所有的意思。
《都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都無》的拆分是:“都”和“無”,其中,“都”的部首是“邑”(yì),是一個由8畫組成的漢字;“無”的部首是“無”(wú),是一個由4畫組成的漢字。
《都無》的來源和繁體
《都無》是古漢語中的詞語,沒有明确的來源。繁體字“都無”與簡體字“都無”的基本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都無》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并沒有太大變化。
《都無》的例句
1. 他一無所有,連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2. 這個城市已經被摧毀了,到處都無人居住。
相關詞彙
組詞:都市、都心、都會、無所不有、無所不能
近義詞:全無、毫無、一無、寸無
反義詞: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