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 泗水 之濱的石頭。可以作磬。語本《書·禹貢》:“ 嶧 陽孤桐, 泗 濱浮磬。” 孔 傳:“ 泗水 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 唐 司空圖 《成均賦》:“孤桐韜響,惟均雨露之濡; 泗 石含清,未冠雲韶之節。”
“泗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泗石指泗水之濱出産的石頭,因質地特殊可用于制作樂器“磬”。這一釋義源自《尚書·禹貢》中“峄陽孤桐,泗濱浮磬”的記載,孔穎達注解提到“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磬”,說明其用途與禮樂相關。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尚書》《國語》及唐代詩文,側面反映其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泗石”是兼具地理屬性與文化功能的詞彙,體現了古代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禮樂制度的重視。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禹貢》《廣韻》等典籍原文。
《泗石》是指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出現過的一種石頭,通常指一種灰白色的石料,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這種石頭曾經在建築、雕刻等領域被廣泛使用。
《泗石》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石(石),分别位于左右兩邊。
《泗石》的總筆畫數為14畫。
《泗石》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字典中,其中記載了泗石的含義和用途。根據史書記載,泗石亦在古代的黃河流域地區以及江南地區被發現。
《泗石》的繁體字為「泗石」,與簡體字形式基本相同。
據古代文獻記載,在古代,在寫作《泗石》時,曾有出現「㠭石」或「㠯石」的形式。這些是古代文人所使用的漢字寫法,現已不再通用。
1. 刻有泗石紋飾的古代佛像仍然保存完好。
2. 這座古建築采用了泗石作為其主要建材。
泗石居、泗石作、泗石紋飾、泗石雕刻等。
雲石、大理石、青石等。
瓷器、木材、革命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