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俯身拾取。《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 孫何 ﹞素近視,每上殿進劄子,多宿誦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飄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亂倒錯,合奏不同,上頗訝之。”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俄一蜣螂飛過其前,叟即舉杖,一擊堕地,俯拾裂食之。”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北史·周紀上》:“ 歡 ( 高歡 )違負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掃蕩,易同俯拾。” 明 劉基 《贈杜安道》詩:“拔栅 皖城 猶俯拾,探穴 九江 無險阻。”
(3).屈尊下取。喻俯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俯拾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彎腰拾取,強調動作的輕易性。
例:“俯拾落葉”指輕松地彎腰撿起地上的落葉。此義強調動作的便捷,常見于描寫自然場景或日常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02頁。
表數量極多且極易得到,含“隨處可見,毫不費力”之意。
例:
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184頁。
-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中“俯拾即是”的用法解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用法注釋。
“俯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俯身拾取
字面指彎腰撿起物品,常見于描述具體動作。例如:
“俯拾”既可用于具體動作描述,也可通過引申表達“易得”“屈尊”等抽象概念,常見于古籍和成語中。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5、10等來源。
不成體統不乾不浄才郎滄耳辰砂踳昧颠倒滇紅疊矩重規都大短器械芳洌符圖阜鄉舄高山大川觀成和獯宏闊槵子尖叉接響機釜矜負酒坊羁屑客忤刻忮口谕良駿離走漏巵猛丁末家末失摩翫逆鬼噗裡噗通起勁趨役擾毅人心如面融混僧居閃殺舍短録長石畲首丘之情水中撈月碩畫鎖陀八傞牙倈嘴添改挑三撥四提單頹魄屠僇塗塈未必先前